李娜 思品试卷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娜 思品试卷分析

立足生活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促进成长 ——七年级升级考试试卷解读 * 次营中学 李 娜 试卷特点 一、紧扣时代,关注时政 二、注重基础,以本为本 三、贴近生活,提升素养 四、区分有度,开放探究 一、紧扣时代,关注时政 注重将思想品德知识溶于社会热点之中,体现了思品学科“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观点唱戏”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第二题中讲“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品课程的基础,开卷考试特点决定了思品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教学化”,这是引导学生对思品课特征的深化认识,也在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思品课程。 【选题】 第2题 【解读】 1、所涉及的时事热点:十八届五中全会主题、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屠呦呦诺贝尔奖、旅游的“天价”热点、考试作弊入刑。 2、BCD选项均从时事热点入手,联系课本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内容教学化的特点。 这些对社会热点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师生在教学中积极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学启示:1、在课堂中渗透相关时事热点,摒弃课本中一些过时的材料; 2、可以让学生通过办时事新闻的手抄报并联系课本知识来评价,来激发学生关注时事。 二、注重基础,以本为本 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和灵活应用,突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落实知识素养。 第1题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 第12题通过四个选项,考察了情绪调控、未成年人保护、一般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第17题考察法律的两个“最”,是对重点概念的理解 第21题考察从众心理、好奇心的辩证认识 第22题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和区别的考察。 【选题】 第22题 【解读】 考察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题中明确问“界限分明之处在哪里”,需要学生从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所受处罚三个方面详细说明。考察对课本知识的精确掌握程度。 教学启示: 1、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掌握和精确化; 2、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网络。 3、注重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贴近生活,提升素养 整篇试卷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课程理念作为本试卷的重要价值追求,让学生在参加考试之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从而达到引领和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例: 第9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第15题阳城徒步大赛;第23题考察校园欺凌 【选题】 第8题 【解读】 1、让学生对身边的现象敢于大胆质疑; 2、能理性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客观评价。 此题的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是错误率很高,原因应该不在课本,而在于生活教育的扭曲。学校和家庭在对待学生时,常常冠之以“为你好”之名,肆意侵犯学生的空间和自由,而我们的周围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告诉学生这些是错误的,使得学生尽管面对这些境况虽然情绪上抵触,却又没有对应的理论支持孩子的情绪和感觉,在“为你好”之类的说教中,使孩子丧失了判断的标准。 【选题】 第20题 【解读】 涉及中学生敏感的早恋问题,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动跃然纸上,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有话可说,使展开想象的答题过程成为学生理性思考和情感升华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二问行为评析题,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怎样组织答案,是对答题技巧的考察。 教学启示:落实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是课标的中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建议是课程内容的实践载体,落实“活动建议”的过程,就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思品课程的践行和内化。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知识体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形式多样、以生活素材为背景的题目。 四、区分有度,开放探究 通过增强问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在比较广泛的知识角度和比较深广的思维水平进行考查,在体现试题综合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试题的区分度。 【选题】 第21题 【解读】 1、考察对思维模式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思维模式组织语言; 2、让学生在“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解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熟悉的问题进行选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