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曲院风荷》第三讲 曲径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目录 一、曲径通幽 二、雾敛寒江 引子 三、雾里看花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解析:晨曦下的山林一片静寂,高高的林木笼罩着群山,沿着蜿蜒曲折的山中小径, 慢慢拾步向前,山路盘旋,林木葱郁,晨露滴滴,翠禽声声,沐浴这一片晨光,悠然前行,偶然见到那古寺隐映在花木之中。 此境界深而曲,它象征着茫茫尘世的理想中清净世界的盼隔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曲而深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使我们这个重内蕴的东方民族的重要审美观念。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重视内蕴,强调含忍,看重言外的意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美如雾里看花,美在味外之味,美的体验应是一种悠长的回味,美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表面上并不声张的创造。 这一讲的核心意思是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一、曲径通幽 1、美学家荷加斯说,曲线往往产生优美。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 2、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人不同的意韵。曲线代表一种自然本有的节奏,它是非人工的。 3、从审美上说,柳暗花明,山穷水复疑无路,忽然开朗,带来一种审美的惊奇感。曲线是柔和、温雅的,反映了中国美学重视和谐的精神。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晦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如坠五里云中,那不是很好的隐。 隐而不露,藏而不显。其实,隐是为了更好的露,勾起人更幽深更玄远的用思;藏是为了更好的显,显出那更丰富、更感人的世界。 隐≠晦 隐而不露 藏而不显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前赤壁赋》苏轼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所谓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不在于这种乐曲给人强烈的震撼,如现代的摇滚,而在于艺术品在人们的心目中引起悠长的回味。 音乐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解析: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荡漾的清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果说高树下的小荷、直路旁的大水塘,这就不能算是和谐的组合。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诗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隔、抑、曲 园林 1、深悄者,自妙也。深在婉曲,悄在静谧。园林之妙更在深悄。 2、曲的艺术趣味,显然是内倾型的中国文化思想的体现。造园家这方面的努力,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隔、抑、曲。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隔:虽然所有园林创造都会追求旷远的空间感,但在具体的造园中有时却故意封闭空间、隔开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由此再与其他园林景区襟带环映。这就是隔,那种开门见山的方法显然不是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的。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抑:中国很多园林进门处都不畅通,往往总是横出障碍,或有巨石障眼。抑制是为了放,障碍的目的在于开。其命意正在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抑玩的是心理牌。它使游览者心意收敛,犹如给游兴正酣的游客一剂清凉剂,抑后之放,却在此刚刚回抑的心灵中掀起狂澜,达到理学家所说的大快活境界。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曲:曲折历来被视为园林的命脉。园林重曲线,着重的就是这种优美的运动、运动中的优美,曲线的构造自然就具有生命力。其实隔、抑都是曲。曲是园林的灵魂。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婉若游龙、飘若惊鸿 书法 中国艺术重曲,在书法艺术中,草书和行书对婉曲线条的偏爱醉生。婉若游龙,飘若惊鸿是书法中推崇的至高境界。人们认为王羲之的线条运用中就体现这一精神。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主要是以“永”字的八笔为例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其中也反映出一种美学原则。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二、雾敛寒江 1、点为“侧”,侧锋峻落,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2、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3、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