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期关于将卢龙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薯制品集散中心的几点思考与建议.doc

2012年第1期关于将卢龙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薯制品集散中心的几点思考与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第1期关于将卢龙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薯制品集散中心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将卢龙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薯制品 集散中心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甘薯产业化经营,促进甘薯产业优化升级,县政府办公室信息股利用两周时间,对我县甘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今后甘薯产业发展转型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甘薯自清咸丰年间引入我县,至今已有150余年的种植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甘薯栽植面积最多达到3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到目前基本保持在15万亩,甘薯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1996年被国家特色产业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被国家特产名乡大典编篆委员会列入《中国特产名乡大典》;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2004年“卢龙粉丝”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6年卢龙甘薯产业集群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南调北扩,稳定面积;优化品种,多用途开发;地膜覆盖,提高单产;无公害栽培,优质高效”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甘薯生产。2012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3%,其中地膜覆盖栽培面积6万亩,亩产鲜薯2000多公斤,亩产值达2800元以上,总产值达到4.2亿元。甘薯加工以新产品开发为突破口,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县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骨干加工企业48家,年加工薯制品能力10万吨以上,产品有精制淀粉、精制粉条、方便粉丝、粉皮、白酒、薯脯、薯片等10多个品种。注册了“光友”、“十八里”、“一奇”、“国阳”、“鸿运”、“华雨”、“吉昌”、“双利”、“君颐”等十余个薯制品品牌,各类薯制品专用商标达30家,其中国家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1个,知名商标2个。薯制品以品种多样、质地上乘而闻名,先后打入5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全县甘薯向淀粉转化率达 95%以上, 淀粉向粉制品转化率达 85%以上。 二、甘薯产业存在问题 1、品种单一老化,升级换代难度大。我县目前主栽品种为淀粉型和鲜食型两种,其中80%以上为淀粉型。在淀粉型品种中,主要以冀薯1号(即卢选1号,于2000年9月经河北省种子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冀薯1号)为主,占淀粉型种植面积的90%以上,在我县种植历史已达20余年;鲜食型品种中主要以北京553为主,占鲜食型种植面积的90%以上,在我县的种植历史已达50余年。甘薯品种的更新换代慢,生产性状不断下降,近两年冀薯1号的抗病性明显降低,而高淀粉型、药用型、食用型、菜用型等多用途甘薯品种还处于前期的引进和对比试验中,大面积推广尚需时日。另外,农民的传统观念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致使新品种在推广普及上存在一定难度。 2、茎线虫病危害严重,有效防治难度大。甘薯茎线虫病仍然是制约我县甘薯产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采取的防治手段多采用低毒药剂防治,但也存在着个别农民使用毒性较强农药进行防治的问题,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基本上未被广大农民认可和采用。全县每年防治茎线虫病费用高达1500万元以上,茎线虫病导致的减产损失达3500万公斤,折款1000多万元,共计造成损失2500多万元,病害严重地块甚至绝收。因此,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防治茎线虫病成为我县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 3、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延伸难度大。我县甘薯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除少数规模企业能够保持常年生产外,多数加工企业为季节性或间歇性生产,全县年生产淀粉约7万吨,实际销售5万吨左右,部分积压在农民手中。在产品档次上,我县甘薯深加工仍然停留在淀粉、粉条等初级产品上,大部分产品沿袭着传统的大包装,普通档次产品多。质量高、包装精致的高档产品少,深加工的新产品不多,影响了甘薯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只能占据大城市中、低端市场及农村市场,企业效益较低。目前我县出口薯制品只有1万多吨,仅占全县薯制品总量的10%,而山东省的龙口市、临沭县,四川省的三台县等地出口量远远大于我县。开拓国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县内大多数企业只盯着国内市场,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胆识和勇气。同时,随着市场的逐步全球化,市场营销的策略与手段日益复杂多变,县内多数企业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4、组织化程度不高,形成合力难度大。我县在甘薯的生产、储藏、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上,主要还是停留在个体形式的松散型生产经营模式,虽然鲜食甘薯具有较为成熟的储藏经验,但管理简单粗放,温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难以有效控制,易造成薯块发芽或腐烂,很难形成周年供应,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从事甘薯产业的专业合作社仅有5家,经纪人队伍尚不健全,甘薯产业形成了群体大规模小的格局,很难形成较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化发展。鲜薯向淀粉的加工转化全部在农户中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