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永的矛盾心理.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柳永的矛盾心理

一、 绪论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从柳永开始,词逐渐变“雅”为“俗”,走向民间。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叶梦得《避暑录语》中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可看出柳永词在当时社会具有十分广泛的传播性。不过,由于柳永所作“艳词”较多,并且被人们称为“浪子词人”,所以当时的文人普遍鄙视柳永的人品,并瞧不起他的词。之后,虽然有学者发现了柳永词的难得之处,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学者依然贬斥柳永,从而使柳永在词学界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以致到了建国之后,人们对柳永的研究也十分冷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学者们渐渐接受了柳永的词(当然除了那些过于直白的“艳词”),而且对柳永的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人们对柳永的人品仍然不愿苟同,于是就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柳永的人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一大遗憾。其实,柳永不仅是一个人们所谓的“浪子”,更是一个汲汲于进用的士子,他也渴望能够做官、为民请命,并且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所以,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柳永既渴望功名又向往世俗享乐的这一矛盾心理,挖掘出柳永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柳永不被人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另一面,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柳永其人其事,进而转变人们以往对柳永的偏见,减少学者对柳永的鄙薄否定。而且,该论文也可为后来研究柳永者提供参考的素材。 目前,从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柳永的创作个性,柳词的艺术风格、思想内容,对柳词中具体意象的分析以及对柳永词的“俗”性等命题研究的很多,而且成果颇丰。如杨海中的《柳永雨霖铃艺术手法试析》(1983)、周晓音《试论柳永词风格的多样化》(1999)、戴武军《论柳永爱情词中的“真”》(1993)、吴惠娟《论柳永词的景语》(2002)、王天辉《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等就主要论述了柳词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及词作意象。 然而,近几年也有学者涉及到了柳永的人格、柳永的恋都情结及仕进思想等内容,如叶青泉《柳永仕宦不显的文化解读》(2006)、黄伟亮《试论柳永的仕心定位及历程》(2011)、曹志平《都市的沉沦与挣扎——论柳永的恋都情结及其文化心态》(2001)等。不过,由于学者初涉该领域,因此研究并不深入和全面。所以,本文综合论述柳永的仕进心理和享乐心理并分析该心理的发展过程和成因,以及分析该矛盾心理造成柳永的悲剧人生这一研究内容,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的。 总之,笔者将查阅大量相关书籍,认真研究柳词,并借助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想法,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争取能更细致更全面地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柳永矛盾心理概况 自古以来,一提起柳永,人们立马就反应说“浪子词人”,只因为柳永放荡不羁,经常出入烟花巷陌,并作有大量歌妓情词。宋胡仔《艺苑雌黄》就曾说:“(柳永)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李清照在《词论》中也表达出了对柳永的贬损“虽协音律,词语尘下。”于是,人们就普遍认为柳永品格拙劣,从而鄙视、排斥柳永其人其词。“浪子词人”这一名称也成为了柳永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由于人们没有全面了解柳永而导致的对柳永的偏见和误解。要知道,柳永也有渴望入仕的一面,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名宦,并且他一生都在为功名而努力奋斗、拼搏。只不过柳永在追求功名的同时,又贪恋于在秦楼楚馆中寻欢作乐,并且他还把两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不愿为了一方而舍弃另一方。于是既渴望功名又向往世俗享乐就构成了柳永的一大矛盾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伴随了柳永一生,对柳永造成很大影响。 那么,柳永的这一矛盾心理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柳词,分别从柳永人生的青少年、壮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来对此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 (一)青少年时期柳永矛盾心理的发展变化情况 柳永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读书奉儒之家,柳永的父亲柳宜从小就教导他要以博取功名为主,柳永自己也有追求功名之心。柳永曾在《劝学文》中写道:“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看出柳永年轻时渴望功名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柳永青年时才华出众,他和他的两个哥哥并称为“柳氏三绝”。这种才华早露的经历使柳永自信心倍增,也加深了他对科举考试的追求。 于是,二十岁左右的柳永就和其他普通士子一样,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选择了科举应试的道路。真宗咸平五年,柳永便离开故乡奔赴汴京准备参加科考。这时的柳永踌躇满志,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以为自己定能一举中的:“况渐逢春色,便时有、举场消息”(《征部乐》)[1, P126],柳永渴望高中,并希望能在此有所作为。 不料,刚到汴京,柳永就被这座城市的繁华、热闹所吸引住了。在这里,柳永看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看到的奇异景象,柳永为这些兴奋不已。于是,柳永骨子里浪漫而又风流疏放的一面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好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