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衰落和青春消逝的一阕挽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衰落和青春消逝的一闋輓歌—— 何其芳《古城》的寓意 陳德錦 何其芳(1912 – 1977)的《古城》,寫於1934年4月14日,同年7月1日發表於《文學季刊》一卷三期。在何其芳詩作裡,《古城》不是最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要探討何其芳的詩歌技巧,尤其是他的象徵手法,《古城》顯然不應被忽略。 何其芳早期的詩作,喜談情、擅說夢,風格唯美。有趣的是,題材與現實生活越疏遠,越顯出技巧的出眾。但《古城》發句即叫人產生一種必須追問背景的衝動。首先,讀者會問:「古城是什麼城?」是北京還是西安?要回答這個不單是地理上的問題,先要弄清楚何其芳當時在什麼地方生活。1933年,日軍侵擾東三省,還試圖用飛機轟炸北京。何其芳當時正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6月赴故鄉四川萬縣,他稱這是一次「出遊」。同年8月,何其芳重返這座「北方大城」——北京。 沒有更多的資料顯示何其芳這次「出遊」除萬縣之外還到過什麼地方。就《古城》一詩看,他極有可能途經西安和邯鄲這兩個歷史名城。第四節說:「邯鄲逆旅的枕頭上 / 一個幽暗的短夢 / 使我嘗盡了一生的哀樂」。我們不必懷疑詩人在虛構情節。唐代傳奇《枕中記》中,盧生一覺醒來,黃粱才熟,頓感富貴繁華不過短短一瞬。何其芳自比盧生,當然不是暗示他夢想著功名利祿,然後看破紅塵。但就作品看來,詩人似亦嚮往能找到他夢想中的三神山,長居仙境,像神仙一樣忘記生的憂患。事實上,他的「一生」不過廿二寒暑,他的「夢」是童年回憶,是詩歌閱讀所虛構的藝術世界,一個平靜、安逸、美麗的國度,用來逃避成年人的寂寞和現實的醜惡。這「夢」是脆弱而「狹小」的,不在展望未來、建功立業,也不堪生活和成長的衝激,所以最終還是離他而「遠閉」。 何其芳可能在西安作短暫停留。《古城》第三節,寫深夜踏過白石橋,彷彿在寫古代的長安而不是北京。太液池有三處:一在漢代,位於長安建章宮北,一在唐代,位於長安大明宮北。白居易《長恨歌》有「太液芙蓉未央柳」句,未央宮是漢宮,借指唐宮,太液池不必是虛指,這兩處很可能是同一個地點。「未央柳」大概也指「人字柳」。第三處,就是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不但如此,就是傳說中的三神山也在這個太液池裡。據說,漢代的太液池已有三神山的模型。今天,北海中的瓊華島就是「蓬萊」,南岸邊的團城是「瀛州」,中海裡的犀山台則是「方丈」。「白石橋」和「白石碑」大概都在太液池。秦始皇、漢武帝派人到渤海三神山尋找不老之藥,一無所獲。明清兩代的帝王就把三神山放在宮闈之側,聊勝於無地寄托他們的長生不老夢。 「古城」是北京,應可確定了。詩人寫到歷代君王的御花園,寫到花園裡看不見人字柳,寫到這些君王所做的長生不老夢,以及這些夢都必歸於虛無,正好襯托他對古城的一片荒涼的感受。用何其芳自己的講法,就如印度王子離開自己的王國,體驗著人生的蒼涼一樣。1詩人不直接稱北海為北海,是要喚起讀者對漢唐盛世的聯想,想到這些強盛的帝國終於衰落。長城是抵禦外敵的防線,是帝國強大武備的象徵,可惜如今只剩下一堆石頭。讀者也許會奇怪:長城本來就是石頭,何以又說它像一大隊舉頸怒號的奔馬?這正是詩歌化實為虛、虛實交替的技巧。有了這變成奔馬的比喻和虛寫,詩人就能表達出今昔盛衰的感受。塞外來客說奔馬變成石頭,詩人和讀者都錯愕了,不禁要問帝國衰弱的原因。但是,「受了誰的魔法……詛咒」似乎只是一個感歎式的修辭問句(rhetorical question),不求答案,也許不能明言,留待讀者思索。可以肯定的是,詩人對此十分惋惜,說是「魔法」、「詛咒」做成,暗示這力量有人為的意味,而不在於命運。這個暗示,同希臘神話中的那些妖怪神袛愛把無辜的人變成石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再看長城下的景象:衰草年年抽新芽,單于靈魂安睡在胡沙裡,遠戍的白骨也沒有怨嗟。這裡是用客觀事物、虛寫、意象來暗示中國歷史上多次的對外戰爭的勝利,但終歸是塵埃落定的歷史。第二節就以轉折語「但」來表達歷史已遠去,長城攔不住塞外風沙,而且使「樹木搖落,搖落浪遊人的心」。在這裡,詩人再次表達了自己是一個「浪遊人」,不得不寄寓京城,暫時躲避時代的風雨。 這樣看來,《古城》反映了何其芳離京出遊前後的心境。詩中一些片斷寫出遊之前的心境,一些片斷則寫出遊之後的心境。但整篇詩作沒有明顯地標記心理轉變的過程,作者運用非敘事性的時空交錯、跳躍的方式,勾勒這「出遊」的心境。試看這第三節結尾:「悲這是故國遂欲走了 / 又停留,想眼前有一座高樓 / 在危闌上憑倚」,反映的是離開北京之前的心境,頗有依依不捨之情,但既然這裡沒有象徵帝國聲威的「高樓」,滿目是「廢圮的城堞」,就必須把自己「放逐」到京城外。「邯鄲逆旅」和「逃回這古城」兩個片斷是出遊之後的經驗,但這種情感在出遊之前已慢慢成形。「悲」、「傷」的情感,更由人造的長城伸延到大地和自然。在「逆旅」中他體會到大地一片死寂,只剩幾條微顫的動脈(公路)。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