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余荣军新加坡老年人的捐赠行为
余荣军:新加坡老年人的捐赠行为
2017年7月2 日星期日03:30 AM
文/余荣军
来自/联合早报
人文亚洲
当生命临近终点时,生命的意义需要延续下去,人们希望能在世界上留下永恒的
存在,追求一种普世的价值。
捐赠行为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筹集社会资金,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缓解政
府财政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世界的大量著名高校得益于民间捐助,人们因捐赠
而得以渡过灾难和困难时期,社会因此更加和谐。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有着深远的社
会意义,但其产生的心理和进化基础却一直困扰社会科学家。
从纯粹经济学角度,理性人的假设认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是行为的主要动机。
为什么人们会愿意把自己的钱给别人呢?更有意思的是,当人们越年老时,捐赠行为
越多。根据世界捐赠指数(World Giving Index)关于153个国家的调查,发现捐赠
最多的人群是那些年过50者。当然,有可能是他们积累了更多的财富,相对于年轻人
更有实力去捐赠。但即使排除财富收入的因素,老年人仍然普遍上捐赠更多。这背后
的心理动机和社会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在捐赠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人们更愿意给离自己社会距离近的人捐更多的钱。
同样的灾难,如果出现在新加坡,相信新加坡人会最为积极援助同胞。如果发生在中
国或其他亚洲国家,相信新加坡人也会大量支援;如果发生在那些不常听到名字的国
家,捐赠强度会远弱于给本国人的捐赠。可见,捐赠不是不分对象的,随着社会距离
越远,人们捐赠会越少。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距离折扣。
我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近期对新加坡老年人的捐赠和社会距离折扣现象进行了实验
性研究。研究招募了当地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每人把自己认识的人分成不
同的社会距离程度,从1、2、3、5、10、20、50到100。在这个距离量表中,1代
表最亲近的人,可能是家族成员,2可能是好朋友,以此类推。参加实验者把这些人
的名字写上。距离很远的如50和100的等级是完全的陌生人,由实验者决定。实验者
会面对两个选项,一是自己一个人拿到一个金额,如150元,另一个选项是自己和对
方平分一定金额,例如自己拿120元,对方拿120元。
在研究中,这些金额会不断变化,以便在统计上可能让研究者通过老年人的选择
,计算出他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牺牲自己的金钱,以达到给他人利益的目的。这个他
人会是不同社会距离程度上的一个人。如上面的例子,参加实验者实际上牺牲了30元
,成就了对方120元的利益。研究者通过心理物理算法,可以知道每个参加者愿意捐
赠的程度,以及捐赠多大程度上受社会距离的调节。
作为对照,研究者也招募了大学校园的年轻人作了同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新加坡的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表现出对社会距离的敏感,也就是更愿意捐赠近距离者。
同时,研究数据清楚显示,在社会距离很近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选择没太大差异。
但当社会距离大于40 时,老年人比年轻人明显地更愿意捐赠。
换句话说,年轻人对社会距离更敏感,打的折扣更大,而老年人即使是对远在他
国的陌生人,也会有很强的捐赠意愿。他们对于社会距离的打折并不像年轻人那样的
强烈,表现出远超过年轻人的利他行为。这个发现与我们的日常社会观察是一致的。
当年轻人在为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奔波时,老年人似乎对陌生人也有着很高的关怀。
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调查表明,老年人更愿意捐赠给社会公益组织,即使受
益人不是自己的亲友邻里。
站在经济学和进化论的角度,这个结果和现象并不容易解释。由于老年人生命有
限,在资源固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他们不一味地把自己的资源给亲友,让他们过得更
好,自己的基因更好的传给下一代?表面上看,资助陌生人对个体的生存贡献并不如
资助所谓的“ 自己人”。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老年时,相对于追求知识,更愿
意去追求做那些让自己精神情绪快乐的事情。老年人会系统地调整社交网络,只和那
些亲近的、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来往多些;他们更关注积极的反馈而忽略消极的信
息。
我们的研究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新视角。
我们认为老年人对于超越自我(Ego-Transcendence)的认可和满足有着强烈的
需要。当生命临近终点时,生命的意义需要延续下去,人们希望能在世界上留下永恒
的存在,追求一种普世的价值。这种普世情怀的追求意味着不是单纯的为“ 自己人”着
想,而是把自我与大众、大自然、大社会联系在一起,打破社会人为划定的边界,把
人类看作一个整体的更为宏大宽广的认知。
有趣的是,我们近期的另一项研究还发现,给人们喷一定剂量的催产素也能促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