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中资银行全球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面认识中资银行全球化

全面认识中资银行全球化近来,中资银行重拾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时被搁置的全球化计划。在重启海外扩张步伐的中资银行中,工商银行继续一马当先:收购美国富通证券的固定收益清算业务,以助力在美分行的结算业务,提高竞争力;随后,又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并已就美国东亚银行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于2011年1月21日(美国中部时间)在芝加哥签署了股份买卖协议;而就在此前一周,还加快了在欧洲的扩张步伐,一周之内增设了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和米兰、马德里等五家欧洲分行。 变局始于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格局变局,始于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金融机构的重新洗牌。受困于巨额“有毒”资产,外资银行不得不经历一轮“去杠杆化”和资本整合过程,其直接结果,就是大幅收缩信贷和资本市场战线。外资银行的“撤退”,恰为中资银行拓展国际市场腾出了空间。数据显示,2009年,跨国银行的亚洲业务大幅缩减,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近50%降至不到40%。与此同时,大批在困境中挣扎的银行面临重组。与此同时,危机不仅让海外物业租售价格下跌、劳动力市场充裕、法律与投资中介业务费用下降,大大降低了中资银行新设海外银行机构的各项成本,而且还令全球银行业市值缩水超过5万亿美元,大量银行股票不得不在账面价值以下进行交易。所有这些都使得中资银行在并购和参股交易中的议价能力大为提高。 与外资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资银行凭借良好的流动性优势和资本优势,得以开辟更多的市场渠道,并获得丰富的业务资源。以交通银行为例,由于抓住了危机中韩资银行大幅收缩业务的机遇,该行首尔分行迅速开展与现代、三星、韩国石油等韩国本土龙头企业集团的业务合作;纽约分行则不失时机地与当地一大批全球500强企业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由此,两家海外分行的资产规模、市场份额以及业务本地化程度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正是在此轮逆势发展之后,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众多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已经逐步从境外联络的“窗口”转型成为全行业务的国际延伸平台和重要的利润贡献者。至2010年9月底,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实现净利润4.59亿美元,同比增长43.9%。中国银行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境外机构亦均实现盈利;建设银行各海外经营性机构业务转型也初见成效,资产负债和收入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海内外联动成为关键 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迅速推进并非偶然。截至2009年末的数据显示,中国通过直接投资在境外设立的企业超过1.4万家;全球投资覆盖率达到71.9%;投资存量高达220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100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也得以明显提速。 出于扩大市场和规避贸易壁垒等考虑,近年来,中资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增加。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不能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务,中资银行不但无法有效满足客户的国际化服务需求,甚至还会影响到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这是中资银行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最直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内竞争国际化日益升级,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化的大势所趋,中资银行推进业务经营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有利于增加新的收入来源,还能够加快推进战略转型,以此应对利差收窄带来的收益下降风险,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以此为共识,各家中资银行立足本土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化的业务和网络体系,通过为企业提供全球一体的优质服务,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格局。而“发挥集团整体优势,走内外联动道路;发挥境外牌照优势,走综合化经营道路”,成了中资银行不约而同的策略选择。以交通银行为例,2010年上半年,全行国际结算业务同比增长50.2%,国际保理业务增长95%。事实上,目前中资银行的大部分境外机构不仅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还可以从事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业务。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逐步推进,也为中资银行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战略决定能走多远 “个人客户中超过60%为当地外国居民;客户资产中有80%来自国际客户……”这是中国银行瑞士子银行的现状。现在,这一迥异于从前的客户结构,正在令这家银行迅速成为日内瓦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一个外来竞争对手。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设于伦敦的中国银行英国子银行。过去,这家银行的房屋按揭贷款以华人为主,现在申请人中有相当的比例变成了外国人,而英国当地一些银行以及像BMW这样的知名企业也出现在该行公司客户的名单中。对于众多中资银行的海外军团来说,走出“华人圈”,真正融入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和主流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他们梦寐以求却难以达到的目标。然而,这种状况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借助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中资银行正在加速推进国际化经营,而外资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则成就了中资银行海外军团对国际市场的实质性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