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期末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交通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交通空间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c 铰链车:包括铰链式公共汽车、电车、拖车和半拖挂式载重汽车等。机动车的特征:a 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b 爬坡能力:与道路的坡度设置有关,纵坡大小、长度 c 通过性:最高车速、加速时间 d 制动性:与车速、车重、汽车性能有关 e 稳定性:行驶稳定性、平顺性、操作稳定性汽车在城市道路上的形式特征:交叉口的通过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路网的通畅程度,早道路交通中,交叉口往往是交通的瓶颈。连续流:一般出现在无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路上。车辆在道路上的分布是随机的、离散的。受车流密度的制约,决定其服务水平间断流:一般出现在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路上。在两个方向车流量都很大的情况下,交叉口通过信号灯管理交通,道路网上各个流向的车流被切成一段段、间断式的行驶。绿波交通:最理想的是纵横两个方向的车流错时通过交叉口,这时道路上的车流大都能在绿灯中通过,而不必等待。(4)路:道路是容纳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包括路段和交叉口两个部分。城市道路各路段和各交叉口的规划交通量必须考虑该路段和交叉口的同行能力(容量),并与之相适应,一般都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本章重点回顾: 道路交通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交通的要素:需求、供给、管理 交通流特征:机动车流;自行车流;人流二、历史发展工业革命后与城市道路交通相关的理论发展1、背景:快速城市化引起住房短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环境恶化、传染病流行2、思潮:1)田园城市:实质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成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中心为公园和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2)工业城市:初步的功能分区的思想 工业革命、交通机动化、功能分区;复合走向分离:近代3)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提高中心密度、改善交通、提供充分的绿地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外围60万人口居住的板式住宅。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交通: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又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实践:伏埃森规划4)邻里单位:居住区规划理论,以“邻里单位”为细胞组织居住区,解决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的干扰5)有机疏散理论:将城市分界成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半独立单元,并用绿化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相联系6)新城:只能健全的城市,是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以人为本、社区理论、新城市主义;向社会空间的回归:现代7)TOD模式: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