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道的转化.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2014年第6期 ·专题论文 ·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罗志田 内容提要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 “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 础的“道通为一”。在此三阶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 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之嫌,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然其内涵 已面目全非。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 关键词 道 近代中国 道的普适性 道的时空化 道与器 文化竞争 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很接受所谓“冲击—反应”的解释模式,近代中国在西潮冲击下发生 了急遽而重大的转变,仍是不可否认的。近代汹涌而来的西潮,很多时候是伴随着武力的。中国的 领土主权得以基本保存,西方的“文化侵略”则远更成功。相当多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方式被改变, ① 接受了以强弱定文野的判断标准。 由于中外武力竞争基本以中方失败为结果,各自的文明与野 蛮似乎昭然若揭。于是,以西方观念为世界、人类之准则,并努力同化于这些准则之下,逐渐成为很 多读书人普遍持有的愿望。 这一初或起于民间的思想趋势逐渐得到朝廷重臣的支持,形成了大致的朝野共识,最终影响到 高层的决策,导致了国家目标外倾这样一个几千年不曾有的根本性大逆转。原本“四裔”对“中国” 而言基本是存而不论的,后来则外来标准成了制定国策的基础,而基本的国策也以外向为主,充分 表现出“近代”与“古代”的一个重大区别。在相当广袤的土地上,由人类很大一部分人在两千年以 上的时间里所共遵的政治体制、政治秩序或政治生活方式,逐渐淡出时人以及后人的心胸,不复为 ②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资源。 “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也使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 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 在此三阶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东方学视野下的文学、学术思想变化与学科认同”(08JJD752081)和四川 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的阶段成果。 ① 参见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52页。 ② 参见罗志田《国家目标的外倾———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的一个背景》,《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4期。 ③ 按“道一而已”语出《孟子》,“道通为一”语出《庄子》,此皆借喻。下文使用的古籍和民国早年的文籍,都尽可能使用后出 的标点本,一些标点已略作更易,恕不一一说明。 4 罗志田/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 之嫌;后再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而其内涵已基本面目全非了。 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和反思。“道”的转化 进程当然并非单线的,而常常是多程并进的,中间有无数错综复杂的演变。本文仅以一些象征性的 时人表述,简单勾勒这一转化的发展轨迹,兼及一些读书人因此而起的困惑,以为理解近代中国特 异性的参考。 一、“道一而已”乎? 王国维曾简明指出:“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泰西通商以后,西学西政之书输入中 ① 国,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乃出于二。”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欧阳修所说的:“由三代而上,治 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新唐书 ·礼乐志》) 或许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就想着欧阳修的话。也许他曾读过此语,印象颇深,虽非有 意摹仿,无意中却影响了他的言说。若两相对照,则即使在三代以下“治出于二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