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张华 大德育的一般概念 本讲座使用的德育概念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德育和政治理论课教学,而且泛指渗透在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含义 包括四个不同层面的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 *对少数学生心理障碍进行的心理咨询; *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和精神疾病的预防; 一、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质量,纵向比较,当代青少年更健康、聪明、见多识广。但急剧的社会变革也导致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 *价值观念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产生明显落差; *压力导致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增多; “问题青少年”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定义:社会化水平明显低于同龄青少年均值水平,面临严重社会适应困难,有非病理性非社会和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 *需要层次低,需要结构畸形; *抱负水平低,人生无目标; *道德境界低,没有社会责任感; *法纪观念差,没有是非界限; *缺少合作意识,社会适应困难; 二、青少年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成因 家教误区;学校教育偏失;社会环境中不良诱惑;青少年自身不成熟 1.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 五种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 三种常见的家教误区: *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 *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 *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模式; 2. 学校教育的主要偏失 *智育第一的应试教育模式;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 *重生理卫生轻心理保健的青春期教育模式; 3.社会环境三大诱惑 *黄色淫秽出版物、音像制品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 *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对事物的判断; *毒品、艾滋病距我国青少年不再遥远 4. 青少年自身的不成熟 *全面发展的需要与满足能力的矛盾; *强烈的行动欲望和认知能力的矛盾; *冲动的情绪情感和 自控能力的矛盾; *追新求异的特点和 辨别能力的矛盾: *本能的欲望和社会 游戏规则的矛盾;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了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异同;用加强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搞好心理保健; 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象领域相同,理论源流各异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以学生为对象,都要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客观规律;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论源流; 德育起源于人类教育活动,是古老的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年轻的心理科学的应用分支,由心理测量、职业指导、心理咨询汇集而来;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致,但层次不同 德育目标:从社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总目标,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认识、适应、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认识、改造、完善自我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成才道路定向导航。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识;通过对学生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进行心理辅导,改善学校心理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咨询矫治,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标准: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1948 健康是指身体无病痛,灵魂无纷扰。 ——西方哲人 心理健康:意味着个体对环境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对自己有客观评价能接纳自我; *能调节自己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乐于交往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两者之间的层次差异: *德育目标具有“激励性” 旨在激励学生奋斗成长; * 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具有“保 健性”,旨在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依据相同,但作用点不同 *两者都以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以学生思想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两者在实施过程中,作用点不同; *德育注重分析动机模式,矫正认知偏差,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并致力于缓解心理紧张; 学生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