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细胞因子检测--elispot技术原理及应用 2016.pdfVIP

动态细胞因子检测--elispot技术原理及应用 2016.pdf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态细胞因子检测 --ELISPOT技术原理及应用 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研发部 周 翔 2016.4 ELISPOT原理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 •细胞培养+刺激物 • “酶联免疫” :基于酶促反应放大效应的免疫学检测。 • “斑点” :沉积在固体基板上的有色斑点。 一个斑点对应一个细胞 ! ELISPOT操作过程 动画演示 1 包被:将包被抗体/抗原包被到PVDF膜板上; 2 细胞孵育; 3 靶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抗体; 4 移除靶细胞,加入检测抗体或生物素化抗体捕获分泌细胞因子/抗体; 5 加入酶标二抗或酶标亲和素 (HRP、ALP); 6 显色,斑点形成; ELISPOT基础假设 • 大小40-200 μm 斑 点 频 率 斑点核晕结构形成的原理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斑 点 直 径 (um ) 斑 点 直 径 (单位:微米) ELISPOT技术优势 动态的免疫检测--斑点代表分泌细胞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即 “Footprint” (特异性刺激物+群体中特异性细胞) 灵敏度高 :1个/40万细胞 单细胞水平 功能性检测 实现高通量检测 直观,可信度高 检测成本低 细胞因子分泌细胞 抗体分泌细胞 (T cells) (B cells) ELISPOT简史 • 1983年, 澳大利亚人Czerkinsky和瑞典人 Sedgwick 受ELISA技术启迪,同时独立发明ELISPOT技术 :计 数分泌抗体的 B 细胞个数 • 1985年,硝酸纤维素膜NC膜,改进显色底物,不再 需要琼脂糖凝胶。 • 1988年,Czerkinsky et.al.: 首次将应用扩展到细 胞因子检测领域,T cell IFN- γ; 同年出现双色标 记技术 ; • 1993年,首次将PVDF膜板引入ELISPOT • 1995年, 扫描技术的分析仪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