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表面膜层及其电接触特性 第三章 表面膜层及其电接触特性 周怡琳 内容 表面膜层的分类和表面吸附层 接触表面的干燥气体腐蚀 接触表面的电化学腐蚀 接触表面的膜层电阻 接触表面的膜层击穿 §3.1 表面膜层的分类和表面吸附层 一、研究触点表面膜层的重要性 触点表面膜层不可避免 环境污染 一个干净的贵金属(Au)表面上,混合着尘土、煤灰、油和水的膜层在几个小时内就可形成; 干净的基础金属在空气中,几秒钟内就形成了纳米级的膜层,几小时后增长至十几纳米。 打磨过的Cu表面,立即形成3~6纳米厚的氧化膜,室内暴露几天后,膜层变得非常复杂: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煤灰、尘土、油、水和铵盐等。 机械沉积 摩擦磨损碎屑 一、研究触点表面膜层的重要性 表面膜层使接触电阻增加 接触电阻R=Rc+Rf 表面的膜层通常都是绝缘物质。 当污染膜膜厚在(20~30?)范围内时,可靠隧道效应导电; 当膜厚超过此限度值以后,膜层电阻一般随膜厚成指数规律增加; 膜层发生电击穿,使电阻值非线性改变,造成接触电阻和电接触故障; 高频电路中, 接触膜层产生寄生接触电容,使传输信号畸变(幅度减小、波形变化),导致误码,造成故障。 二、膜层的分类 按膜层的形成来源可以分为: 腐蚀膜:由周围的腐蚀性气体侵袭而成。 偏析膜:材料中的一些元素或杂质会偏析到表面上来,被空气中的气体腐蚀。 有机膜:对于动态的触点,由于表面吸附有机膜,在元素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摩擦聚合物。 污染膜:空气中的烟尘、油脂、纤维及加工过程中嵌入表面的工具磨损碎屑造成的。 主要讨论无机腐蚀膜。 二、膜层的分类 无机膜按其性质可分为: 前污染膜:在基体金属上产生,并能发展成污染膜。如化学吸附的单层氧化膜。 污染膜:常见的污染膜为氧化物或硫化物。 外膜:在金属表面粘附的一层其他物质。如润滑膜、水膜。 二、膜层的分类 无机膜按其厚度可分为: 吸附膜:只有一个或几个分子层厚,最典型的是单层膜。 钝化膜(保护膜):在很薄时就停止生长,能阻止进一步的化学侵蚀。如不锈钢表面生成的钝化膜。 污染膜:可见的,能连续生长、加厚。如很多基体金属上形成的污染膜。 三、表面吸附层 当清洁的金属置于大气或其他气体中,表面就会很快地吸附一层气体膜,通常只有一~几个分子层厚度。 吸附分两种情况: 物理吸附 它是由于气体与金属表面间的范德华力或极性力所造成; 吸附能一般小于10千卡/克分子或者是小于0.5ev; 贵金属与惰性气体,如:氩、氦气之间的吸附大体属于此种情况,与金属性质关系不明显。 化学吸附 气体原子在表面金属原子结合成较牢固的键; 其吸附能通常大于30千卡/克分子或者说1ev; 与气体种类及金属特性有密切关系。 三、表面吸附层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能量 曲线 化学吸附的能量远大于物理吸附,物理吸附膜一般在化学吸附膜的外边。 Ea是吸附能,Ed是脱附能。一般, Ed 应大于Ea ,因为化合的物质要还原成为气体状态。但实际测试结果是两者非常近似。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能量 三、表面吸附层 气体原子在金属表面停留的平均时间 脱附能Ed 决定气体原子在金属表面所停留的平均时间?。 ?,单个吸附原子在固体表面所停留的平均时间(秒); ?0,吸附原子对表面垂直热振动的周期(秒),一般假定 ?0 =10-14~10-12秒; R,气体常数(R=1.987卡/克分子??K) ; T,绝对温度(?K) 。 三、表面吸附层 CO2和潮气在室温下吸附于铜表面,若CO2 的脱附能为10千卡/克分子,水的脱附能为24千卡/克分子, ?0 按10-12秒计算,试问各自吸附原子的脱附所需的时间? 解:将以上各数据代入上式,可得: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附在铜表面的时间是不同的,水汽吸附在铜表面后很难驱除,必须提高温度以减少吸附时间。水滞留在金属表面后,空气中含盐的成分和其他气体如等SO2、Cl2溶于水并成为电解液,易造成电化学腐蚀。 三、表面吸附层 吸附原子的数量与气压的关系 低气压(总气体气压)下的吸附原子数与气压大致成正比,可按亨利定律计算(温度恒定): Na,吸附单分子层原子数;A,面积;a,常数;p,压强 在较高气压下,则按朗摩尔定律计算: Nm,该气体分子层覆盖表面的最大原子数目;b,常数; 实际情况非常复杂,但无论如何,气体分压大吸附的原子数总是增多(不一定成比例) 三、表面吸附层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物理吸附对金属性质的关系并不明显,物理结合的能量比化学结合的能量要低得多,所以在力的作用下,它比较容易因机械击穿而被破坏。 化学吸附层是很复杂的,与气体种类及金属特点有密切关系。 化学吸附形成后,气体若继续与金属作用,将形成化合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