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知识关联,显思维深刻 ——记《二次函数专题复习》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doc

重知识关联,显思维深刻 ——记《二次函数专题复习》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知识关联,显思维深刻 ——记《二次函数专题复习》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重知识关联,显思维深刻 ——记《二次函数专题复习》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执教:浙江省嘉善县实验中学 陈世文(314100) 评析: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中 张宏政(316021) [摘要]本文以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课的教学为例,设计上以一图一课的形式逐次展开内容,方法上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思维上则突显知识关联,强化方法概括与本质揭示,以此落实工作室一直倡导并努力践行的“自然、简约、深刻”的思维课堂. [关键词]二次函数 专题复习 简约自然 知识关联 思维深刻 2016年11月21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第10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名师经典课堂艺术展初中数学专场活动中,执教者在上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课时,按照“一图一课”的方式进行设计.即从一个图形衍生出本课的全部内容,形成了自然、简约的张力,也充分体现了知识间的关联与思维的深刻性,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为此,现将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整理如下,与广大同仁分享,也欢迎诸位同仁提出建议与意见! 1 课堂实录 师: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文字,我想请一位同学带头给大家朗读一下,好吗? 生(众):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牛顿;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师:朗读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句话走进今天的学习——二次函数的复习. 1.1 提供图象,梳理相关知识 [问题1]如图(1),观察该二次函数图象,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开口向上,所以,对称轴在轴右,所以, 与轴交点在负半以;轴有两个交点所以;,顶点坐标;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然后将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然后将求出可以求吗?、、 [点评]借助一个图象开放性问题来读取信息,把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梳理了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而通过添加条件求函数解析式,则自然发现了知识间的联系,以此预热学生思维,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必要的思维铺垫! 1.2 添加条件,引方法重关联 [问题3]如图(2),在满足生5提出的条件下,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 作直线BC,交对称轴于点D,则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 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实物投影展示) 生7:可以通过点的坐标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的取值范围; 生7:因点的坐标为(0,3)故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3;观察图象可知:当0<x<3时,二次函数值小于一次函数值二次函数值于一次函数值的面;要求△的面积和周长求线段、和的长如何求? OB、OC的长点、的坐标求出. 套路与一般方法,并从点的坐标,水平(铅垂)线段的长度与斜线段长度之间的关联,渗透转化思想与解题策略,以此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问题4]如图(3),连接AB、AC,则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1:可以研究△的面积、周长、形状.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后,选择了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实物投影展示) 生16:(1)连结、,求△PB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的坐标; (2)连结、,求△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的坐标; 生17:(1)连结、,问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的面积等于△OBC的面积? (2)连结OB,求△OPB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 生18:(1)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求的最值; (2)连结、,求△PBC面积的最大值; 师:非常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归纳这些同学的问题类型,主要还是在图形的面积与形状研究上.因为时间关系,下面我们来集中研究生18提出的问题,其它问题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讨论研究!(实物展示生18同学的解法) 追问:这两个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生18:因,而水平宽是,故当最大时,△PBC的面积最大.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如图5,那你能求一下点P到直线BC距离的最大值吗? 生18(思考片刻):因为BC是一个定值,所以当△PBC的面积最大时,P到直线BC的距离就最大! 师:深刻.也就是说,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下,的最值能否直接转化成的最值? 生19(过了1分钟):因为,轴,所以,又,所以,即最大时,最大. 师:很好.也就是说,这就是化斜为直思想.若,根据轴,可得,于是△∽△,然后利用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将与关联起来! [点评]点由静到动的转变,看似一小步,但思维含量却大大提高了.这样的变式,既丰富了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在研究生18位同学的解答时,陈老师并没有就题论题,而是通过针对性启发,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