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科学方法 主要内容 研究范式:知识的本质以及如何获取 从假设到方法 心理学研究问题是如何来的? 心理学课题不是简单的是否问题,需要考虑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课题主要来源: 日常生活 前人理论 当前热点、难点 留意身边的心理学问题 艾伦助人行为的实验研究就是在日常观察中得到启发的。 “一天晚上,我坐在地铁车厢中等待出站,一位年轻人跨进了车厢的后部,走向一位老人询问本次列车是否到达某站。老人告诉年轻人他得去换乘另一趟列车,然后才能到达他想去的目的地。即使是我这个很少出门的人也知道本次列车就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当时车上很安静,显然许多乘客都听到了两人之间的交谈,但是竟无一人道出正确的路线或指出老人错误的回答。” 基于这一经验,他设计了一个室内模拟实验:在列车上两位助手分别坐在被试两旁,一位助手向另一位助手询问到达某地的方向,得到错误的回答,然后观察被试对于这一错误回答的反应。结果发现,同时询问两人比单独询问一人更可能给出正确的方向。 案例分析:吉诺维斯的死是谁的错? 1964 年的一天,基蒂·吉诺维斯在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她的公寓在皇后大街的一个安静的、中产阶层居住区内。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她遭到了一个持刀男人的恶意袭击。那男人刺了她多刀,她大声喊救命。一个邻居在窗口后大声警告那男人:“放开这个女孩”,歹徒正欲图逃跑,但后来他发现没有一个人出来干预,于是他又从车里走出返回,将吉诺维斯击倒在地,又开始刺杀她。女孩继续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了现场,但吉诺维斯当时已经死了,袭击者也不知去向。袭击行为持续了35 分钟。警察在调查这一事件中发现,公寓周围共有38 个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了警。一对夫妇(他们说他们以为已经有人报了警)把两把椅子移到窗前,为的是观看这一暴力事件。而杀人犯也一直没有抓住。为什么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向吉诺维斯伸出援手?皇后大街的居民们难道真的感情冷漠,缺乏爱心吗?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社会上不乏见义勇为者,为何偏偏在人多时却不能出手相助?”——这个问题让心理学家困惑,更让他们好奇。 责任分散:旁观者越多,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在越大的范围里被分配,个人感受到的责任也越小,挺身而出的可能越小。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与思辨相对 客观性的挑战:期望效应—实验者被试 安慰剂效应 顺序效应 补救措施:双盲实验 设立参照组 发展性原则 与静止相对 系统性原则 与单一相对 参与观察案例: 档案分析法 档案分析案例:广告中男女刻板印象 档案分析案例2:“色情世界是男人的世界”(Smith,1976) 实验观察法 实验观察案例:关于儿童撒谎 如何判断观察的准确性? 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者偏见 观察者偏见 观察者偏见 调查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 调查问题常见错误 调查问题常见错误 调查中敏感问题的设计 调查研究案例: “相关不等于因果” 练习:“相关不等于因果” 调查研究案例:微笑与人生的关系 研究方法于心理学的意义 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研究案例:艾宾浩斯记忆研究 艾宾浩斯及其遗忘曲线 研究案例:凯蒂被害案,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更为冷漠吗 ? 研究案例:色情内容会导致攻击行为吗?(Donnerstein等,1981) 影视案例:我们的快乐可以人为安排吗? 心理研究的理想与现实 斯坦福监狱实验:我们阴暗的内心 囚犯和狱警 ? 实验的思路很简单:看看被挑选出来的最健康、最“正常”的普通人如何应对自己正常身份的彻底改变。被试中一半作为狱警,另一半作为囚犯。 “囚犯”们像平时一样一大早出门的时候被哀号着警报的警车“逮捕”。然后他们被采集指纹、蒙上眼、关进监狱。接着被剥光衣服、搜身、去虱子、理发、拿到囚服、得到一个号码,并在一只脚上拴上链子。另外的被试变成了身穿警服、手持木棍的狱警。斯坦福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被伪装成了一座监狱。 ? 于是,实验开始了。 斯坦福监狱实验:我们阴暗的内心 反抗被镇压 ? 一开始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到了第二天,“囚犯”们对于被监禁做出了反抗。狱警们迅速而残忍地采取了报复。他们把囚犯全身扒光,搬走了囚犯的床,把这次反抗的头目拉去关了禁闭,并且开始骚扰“囚犯”。 ? 不久之后“囚犯”们开始无条件地服从狱警。经过了仅仅几天逼真的角色扮演之后,被试报告说他们之前的身份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