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社会行为取向_欧阳晓明.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年研究》  2005 年第 2 期   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取向 欧阳晓明 内容提要 :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 对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定 位与社会行为取向做了实证调查和分析 。研究发现 ,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 取向与传统的中国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具有明显的 “个我取向”的特点。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独生子女研究是从 1980 年开始的 , 以往的独生子女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生子女与 ( 非独生子女的比较是否具有差异性 , 描述独生子女在个性 、身体 、智力等方面的特点 万传 文 , 1984 ; 茅于燕 , 1987 ; 范丹妮 , 1996) 。对独生子女的性格 , 社会舆论把他们描绘成 自 私 、骄横 、自我中心 , 缺乏社会交往 、组织能力的一代人 。其中 , 被批评 、指责最多的缺点 ( ) 就是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苏颂兴 , 1994 。在新闻报道和街头巷议中常看到或听到专 门形容独生子女的新名词 , 如 “四二一综合症”、“小皇帝”、“小太阳”等等 , 以 1986 年为 界 , 以前的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陷 , 而 1986 年以后 , 学界的大 量研究成果都否定以前的看法 , 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不具有显著的差异 ( 苏颂 兴 , 1994 ; 风笑天 , 1993 ; 范丹妮 , 1996) 。然而 , 我认为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如果建立在这 种单纯的比较方法的基础之上的话 , 就会进入一个误区。因为中国独生子女是特定时期 、特 定政策的产物 。计划生育的 “独生子女政策”具体规定 : ( 1) 双职工 : 一胎 ; (2) 夫妇当中 一人是国家职工 , 一人是农民: 一胎 ; (3) 夫妇双方都是社办厂职工 : 一胎 ; (4) 夫妇双方 ( ) ( ) 一人是社办厂职工 , 一人是农民: 二胎 ; 5 双农户 : 二胎 并有其它的限制或辅助条件 。 这使得中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城 、乡二元格局 , 即城镇新生人口以独 生子女为主体 , 农村新生人口以非独生子女为主体 。而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别使即使是同期出 生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失去可比性 ; 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这 20 年正值中国社会发生 巨大变化的转型时期 , 因此 , 不同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也不具有可比性 。在近 20 年来的城市新生人口中 , 非独生子女出生的机会非常小 。从本调查的样本同样可以看出 , 城市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事实上构成了这一代城市人口的主体 。因此 , 本文 没有设非独生子女作为参照样体而采用比较的方法 , 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独生子女在不同 的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定位和他们的社会行为取向 , 并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 很显然 , 关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研究所隐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会不 会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就中国人而言 ,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