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15:华东理工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15
华东理工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教通字[2005] 010号2005年10月15日
华东理工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学制与学期
一、学制
本科各专业的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三到六年(包括休学、停学和保留学籍等)。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要求的总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标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以四年为标准修业年限计,提前或延长毕业年限需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实施细则见有关规定。
二、学期
学校每学年设置春季、秋季两个长学期和一个暑期短学期。长学期安排19周,其中用于教学17周,考试1.5--2周;短学期安排3--4周,主要用于安排选修课、讲座、军训、实习、设计、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条:学分计算
一、理论与实验课程
理论课16学时计1学分;体育、实验、上机课程32学时计1学分。
二、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计2.5学分;
课程(设计)、实习、小设计等,1周计1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计15学分;
三、创新教育活动
创新学分,指学生按规定参加教学计划之外的各种竞赛性、科研性、实践性活动所取得的学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由学校、学院(系)组织,并经教务处核准的各类发明、设计、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社团活动。
为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每个本科生修学期间应至少修满3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
实施细则:
1、竞赛性活动获奖
获国家级以上奖励计2学分,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计1.5学分,获市级三等奖或校一等奖计1学分,市级鼓励奖、参赛奖,校二等奖及以下者计0.5学分。同一奖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予重复。
2、发表论文
在国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每篇计1.5学分,其他作者每篇计0.5学分。在其他公开发行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1.0学分,其他作者0.5学分。
3、取得科研成果
学生结合本专业学习或个人兴趣,经科研实践取得署名发明专利或科研成果,可获得2学分。
4、参与科学研究
学校鼓励二年级以上学生积极参加课余科研活动。凡参与USRP项目的学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和指导教师的评定结果,给予0.5-1学分。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工作态度、撰写论文等情况给予成绩评定。
5、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由组织单位提出活动方案,报教务处审核备案。经备案的社团活动以一学期计0.5学分,社会实践以7—14天计0.5学分,15—30天计1学分。
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必须提交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总结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要写出实践报告。教务处在审核时要抽查相关材料以及报告,对报告质量差的学生则令其重写或不给学分。
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类的总学分不超过1.5学分。
6、其他
由校、院(系)组织的综合实验、单项竞赛等其他创新实践活动,视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学分,学分值由主办方提出,教务处认定。
第三条:培养方案
《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是表达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要求和措施的重要文件,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的基础。学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修满必修和选修课程,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和相关要求后,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一、课程设置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总框架是由三级课程平台构成。每个课程平台设有必修和选修两大课程模块。
1、公共课程平台(校级平台)
公共课程平台是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学校统一设计。该平台包含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模块。
公共基础课模块由政治理论和形势教育的系列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体育等技能课程构成。公共选修课模块由法学基础、美学基础、社科基础、体育、经济管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七大系列的选修课程构成。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讲座平台,即“学府大讲坛”,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名师为新生开设系列专题讲座。
2、大类课程平台(院级平台)
大类课程平台是为逐步实现“按类培养”的宽口径培养目标而设置,面向学科大类学生开放。在大类平台中,我校办学的个专业被划分为10个大类,分别进行课程设置。该平台包含大类基础课和大类选修课两大模块。大类基础课模块是根据大类各专业对基础知识的共同需求而设置的课程,是大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知识。大类选修课模块则集中了大类各专业的优质选修课资源和学术讲座资源,是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而设置。
3、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是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面向专业学生开放。该平台包含三大模块,即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和实践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