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循行.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阳明胃经循行

经络腧穴学 针推教研室 绪论 第一章 经络腧穴概论 第二章 奇经八脉 第三章 手足太阴与阳明 第四章 手足太阴与太阳 第五章 手足厥阴与少阳 第六章 经外奇穴 第七章 耳穴 实训 第八章 经络分布关系和临床应用 第九章 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手足太阴与阳明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 ming,ST) 目的要求 1.掌握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实训课) 一、经脉循行 (一)循行原文 (二)循行注释 (三)循行语译 (一)循行原文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二)循行注释 (1)頞:音遏。鼻茎,指鼻根,又称山根。 (2)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约”或作“纳”。 (3)承浆:穴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4)颐:音夷。口角后,下颌部。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适当下颌骨斜线部,有面动脉。 (6)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二)循行注释 (7)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8)额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9)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10)脾:按古人说“脾”,每兼指胰而言。《难经》云:“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黄庭内景经》说:“脾长一尺掩太仓。”是指胰掩于胃旁。 (11)气街:指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此处之气街,是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二)循行注释 (12)胃口:指胃之下口,即幽门部。 (13)髀关:髀音俾。股外为髀。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 (14)伏兔:大腿前正中部,股四头肌隆起如伏兔 ,故名。 (15)足跗:即足背 (16)中指内间:“指”通作“趾”。内间指它的内侧趾缝,外间指它的外侧趾缝。 (三)循行语译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则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循行 体表路线: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 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下颌角前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体内联系:属胃,络脾。 并与喉咙、唇、上齿、眼、鼻、耳、乳部有联系。 二、病候 (一)病候原文 (二)病候注释 (三)病候语译 (一)病候原文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1)而处;甚则欲上(2)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3)腹胀,是为骭厥(4)。 是主血所后病者(5):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7),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二)病候注释 (1)牖——音友。指窗口。 (2)上——《素问·阳明脉解篇》作“登”,《素问·脉解篇》作“乘”。 (3)贲响——杨上善注:“贲,谓膈也。”贲响当指胸膈肠胃部作响。 (4)骭厥——指足胫部气血阻逆。 (5)主血——胃为水谷之海,化生精微,主生营血,即所谓“营出中焦”。其经多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