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出方法,“合”出高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出方法,“合”出高效.doc

“整”出方法,“合”出高效   【摘 要】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必考板块,深受师生重视。本文从复习现状出发,从整合题型、整合教材资源、整合复习法等方面去探究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的效果。   【关键词】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师生不敢忽视的必考板块。但复习常陷误区:忽视知识的梳理与积累;抛开课本盲目拓展;题海战术以练代讲。复习过程中,重复做题――讲题――做题的过程,题目均出自课外,覆盖题型,笼罩考点,可谓不厌其烦,不厌其多。复习费时耗力,效果不明显。是复习原本就是“苦海无边”,还是我们走错了方向?这是笔者一直反思的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探究,寻求回归文本,整合题型、整合复习的方法。   一、初三文学作品阅读复习现状   笔者对96名学生作学情调查:65.3%同学认为文学作品类题型是整份语文试卷中最害怕的一个板块内容;56.2%的同学认为文学作品复习效果不明显;68.1%的同学认为课文学习对文学作品阅读解题作用不大。此数据反映出文学作品阅读复习的现状:①害怕文学作品类考题,认为文学作品复习效果不明显;②忽视教材的重要性;③没有统一的答题格式,容易失分;④教与考脱节,造成学生漠视教材的作用。笔者认为,忽视知识的梳理与积累,脱离文本,是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迷路,是复习过程的舍本逐末。   二、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   “整合”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就是复习文学作品时,把零散在考题、教材中的知识点、解题技巧等衔接起来,从而提高中考得分率的复习方法。该复习法希望通过整合考试题型,找到学生已掌握或未掌握的题型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阅读解题时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原因,再整合教材资源,找到可用的例子,给予学生以正确的答题格式指导,提高学生得分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   (一)整合题型,明晰方向   首先,笔者深入研读了近五年的考试说明,研究过去五年文学作品中考题,对历年考点整合,得知文学作品主要考查整体感知内容情节、情感变化、品析语言,内容理解、写作技巧、阅读感悟等。近五年文学作品考查方向及考查次数如下:情节概括2次,情感变化1次,内容理解3次,关键句的作用1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3次,结尾的含义及作用2次,对比2次、伏笔1次、悬念1次,语言赏析3次。标题与结尾的作用以及语言赏析考查概率很高,几种写作手法轮流考。通过整合题型我们就可以明晰复习的方向。   (二)整合教材资源,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技能。”可是很多师生在匆匆赶完课程就“辞退”课本,让试卷大举入课堂,师生一同跳进无边的题海。其实,中考试题中的每一种题型,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例题。   1.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   以人教版新课标七至九年级教材为例,课后“研讨与练习”有三个题目。第一大题都着眼于整体感知,或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或梳理思路,提取信息。比如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全套教材就安排了12次之多;语言赏析题,全套教材安排多达36次。譬如中考题中的语言赏析题,我们就可以领用课后练习作为复习的例子,如人教版七上教材中第11课《春》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第4小题: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笔者先教给学生解题思路:①准确的指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②找出句子所针对的对象,③分析句子写出对象的什么特点。接着展示答案;最后归纳答题套路:运用了……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抒发了)……的情感。在学生了解答题技巧之余,进行课外的迁移,做到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   2.用好文本例子   课后练习中没有直接出现表现手法类题型,但编者已巧妙把相应的知识点融合在课文中,遗憾的是我们在复习时就弃之不用,造成教材的浪费。我们把这些例子整合出来,供复习之用,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就是一个很巧妙的伏笔。又如《皇帝的新装》开头写皇帝每天每一小时在换新装的就是铺垫的绝佳例子。至于结尾的作用的例子就更多了,《社戏》《安塞腰鼓》《老王》《斑羚飞渡》的结尾都耐人寻味,均可作为分析结尾用法的例子。   面对如此丰富的教学教材资源,我们何苦舍近求远,增加复习的难度呢?只要我们在复习时,回归教材,整合知识点,用好教材,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整合复习知识点,上好复习课   首先,整合学生还没掌握的知识点。文学作品考点众多,在复习阶段不能面面俱到,我们根据学情调查,从字、词、句、篇方面整合,确定了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