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大坑书馆街12号活化项目文物影响评估.PDF

铜锣湾大坑书馆街12号活化项目文物影响评估.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锣湾大坑书馆街12号活化项目文物影响评估

附件 A 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 號活化項目 文物影響評估 背景 在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發展局局長於2015 年原則 上批准大坑坊眾福利會將銅鑼灣大坑書館街 12 號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 館」(位置圖載於圖一)。 2. 書館街12號樓高三層,除後方的天井位置外,建築物覆蓋整個地段 。 現有的建築物是於 1949 年重建於已存在的戰前建築物上 ,名為「孔聖義 學」。重建後建築物由不同辦學和教育團體用作學校或教育用途。於 2010 年後建築物一直空置 ,並於2010 年 12 月年21 日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 三級歷史建築。書館街 12 號被活化作為「大坑火龍文化館」,在地面層將 介紹 「大坑火龍」的歷史 、起源 、火龍扎作的工藝和典故,一樓和二樓餐 廳提供具地方色彩的佳餚,尤其是客家菜以保存傳統客家風俗文化與火 龍之關係 (用地概觀照片載於圖二)。 3. 文化價值的聲明 一) 歷史價值 (i) 建築物是於1949 年原址重建取代戰前已存在的「孔聖義學」。 在晚清時期創立的 「孔聖義學」是第一所由著名華人社區領 袖劉鑄伯先生 (1867 至 1922 年)領導的 「香港孔聖會」所舉 辦的義學。學校是由當地居民捐助成立 。 不幸地校舍在日佔時期(1941 至 1945 年)遭受嚴重破壞。大 戰結束後 ,該校得到大坑坊眾福利會捐助 ,原址重建 。 被譽為“中國球王”的李惠堂先生(1905 至 1979 年)時任大 坑坊眾福利的首腦亦參與學校的重建工作 。 (ii) 學校重建典禮於 1949 年舉行 ,由華人企業家和慈善家胡文虎 先生(1882 至 1954 年)主持。胡先生居住在大坑的虎豹別墅, 亦是當時大坑坊眾福利會的榮譽總理。建築物見證這些往昔 名人與大坑的密切關係。 2 附件 A (iii) 書館街12 號自晚清時期至今超越一個世紀都是用作提供教育 用途 ,亦見證教育制度在香港的演變 。今天建築物前的 「書 館街」能使人懷緬大坑與在20 世紀成立 「孔聖義學」的歷史 聯繫。 二) 建築特色 (i) 建築物的正立面設計採納非常嚴格的幾何圖案,大門位處於 中央,單扇窗戶和雙扇窗戶的組合在外觀上塑造節奏感 ,約 在一樓位置高度有批盪裝飾凸線 。側立面的唯一裝飾亦是對 稱的設計。平屋頂設備 、正立面中央部分稍為向後退入以特 顯立面分為三開間設計 、牆上之批盪裝飾凸線和鐵窗等都是 重建時當代香港的主流建築風格 「裝飾藝術」(Art Deco )的 特徵。 (ii) 建築物充分展示香港在大戰結束後在資源緊絀情況下的設計 , 用最少的「裝飾藝術」(Art Deco )特徵達致當代的建築風格 。 室內房間相當簡樸 ,沒有注重任何建築細節 。簡而言之,根 據現代主義(modernism )建築的特色 ,這座建築物是講求實 用 (utilitarian )和注重功能(functional )。 三) 社會價值 (i) 學校與大坑社區有密切關係。香港早期貧苦大眾鮮有接受正 規教育的機會。在20 世紀成立的「孔聖義學」造福大坑坊眾。 (ii) 大坑附近之街道皆以政府之官員命名,但在建築物前的街道 則命名為 「書館街」,這顯示該學校在鄰里的重要意義 。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