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北京文化_重读_四世同堂_.pdf

老舍笔下的北京文化_重读_四世同堂_.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舍笔下的北京文化_重读_四世同堂_

第 31 卷 第 4 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31, No.4 2011 年 4 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pril. 2011, 079~080 老舍笔下的北京文化 ——重读《四世同堂》 王建青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2) [内容提要] 《四世同堂》表现了老舍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歌颂,对民族文化的反省,对民族 国民性弱点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必须改造这种国民性弱点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 [关键词] 四世同堂;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 I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 (2011 )04-0079-02 老舍在 40 年代着重探讨民族精神的动态转化,突出表 老舍写到这些人物时,虽然一般都采用了幽默的笔调, 现中华民族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逐步走向觉醒反抗的过 也产生了一定的喜剧效应;但读者在嘻笑之余,总会从中咀 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从 嚼出悲剧的意味,有时后者反而比前者更为浓烈,令人久久 整个小说创作发展情况来看,《四世同堂》在生活题材上有 难以忘怀。这种悲喜兼有的艺术效果,表明作家并非只是将 了新的开拓,40 年代,出现了许多反映八路军、新四军、 “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以及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抗战的作 正如老舍曾经回顾说:“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 品;但反映沦陷区都市中的普通市民的生活与抗争的作品, 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作中国人的尊 尤其是长篇作品却是很少见。《四世同堂》的问世,弥补了 严,中国人不该再作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 这一缺憾,作品画面广阔,涉及十七八个家庭和 130 多个人 本思想与情感。”[4]老舍毕竟是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 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 60 多人,囊括了“老派市民、新 学运动”的感召和导引下走上文学创作的,从 《老张的哲学》 派市民和城市贫民三大形象系列”。 [1] 开始,就已明确地确立了对传统性腐朽文化的批判立场。 老舍写得最为出色的,当数那些守旧落后的老派市民,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离婚》中的张大哥、《茶馆》、 一个民族的面貌,它是人的特征,也决定着一个民族或国家 《正红旗下》那些急遽破落中的旗人,还有《四世同堂》里 的特征。现代中国在战火中接受考验的时候,它的文化也在 的祁老人与祁天佑父子。祁老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不 接受着考验。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它的悠久的传统的帝国 同人物的性格构成往往都在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老舍写 政治体系,借助的是文化的综合力量。但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2]祁老人就是集中了北京市 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老舍长于文化批判,他对以北京文化为 民文化的精髓。《四世同堂》以宏阔的文化批判的视角,解 代表的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是他持之以恒的 剖了被征服民族的国民性格,在外敌入侵时,“祁老太爷什 主题。小说中祁老人之所以只有自己的生活而不知有国家, 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思想守旧,回避政治, 生命沉浮于生活的惯性之中,只求暂时做稳了顺民、奴隶, 在他看来,对付战争,只需“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 本能地抗拒着生活的变动,只是因为他认为“别管天下怎么 “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 乱,咱们北平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