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倒顶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倒顶方案

***工程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单位: 日 期: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7129946 目 录 PAGEREF _Toc297129946 \h 1 HYPERLINK \l _Toc297129947 一、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297129947 \h 2 HYPERLINK \l _Toc297129948 二、编制目的 PAGEREF _Toc297129948 \h 2 HYPERLINK \l _Toc297129949 三、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97129949 \h 2 HYPERLINK \l _Toc297129950 四、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297129950 \h 3 HYPERLINK \l _Toc297129951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PAGEREF _Toc297129951 \h 5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总建筑面积为**m2,包括**,结构类型为**结构。地下室负一层层高3.9m,负二层3.3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1.5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四、施工方法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3.0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5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67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后浇带两侧双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搭设双排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400mm支模空间;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具体布置如下图: 顶撑平面图 顶撑剖面图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一)、计算参数 1、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负一层为3.74m,负二层为3.07m 2、立杆的纵距 b=1.50m,立杆的横距 l=1.20m,立杆的步距负二层h=1.335m,负二层h=1.670 3、梁按最不利位置考虑,按后浇带设置平面图最长悬臂选取为3.3米,截面尺寸按最大截面考虑,尺寸为500mm×1000 4、楼板厚度负二层为230mm,负一层为160mm。 5、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按24KN/m3选取。 6、活荷截按1KN选取。 (二)结构稳定性验算 1、钢筋混凝土梁 (1)荷载计算 梁自重(按最长悬臂一半计算):q1=0.5×1×3.3/2×24=19.8KN 活荷载:q2=1KN/m2 ×0.5×3.3/2=0.825KN 按荷载最大值梁考虑,轴心压力N=19.8+0.825=20.625KN (2)每根立杆的受压荷载为20.625/2=10.313 KN (3)立杆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 公式 设用钢管Ф48×3钢管,A=424mm2 受压荷载N=10.313K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