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设疑式、任务驱动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设疑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任务驱动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3)讲练结合法: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等特点得以释放,使课堂既有生气、又有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采用理解分析法、知识迁移法、仿真实验法、讨论法。 三、说教学过程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的步骤 (1)分析所设计的逻辑问题,确定变量、函数及其间的关系;(可列出规则表格) (2)根据分析的逻辑功能列出真值表; (3)将真值表填入卡诺图进行化简(或代数法化简);得到所需要的表达式; (4)最后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内容采用多媒体PPT的教学,板书设计主要体现在PPT的页面设计上。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任务一(表决器的设计)以及课堂练习环节习题的讲解过程需要老师辅助板书边讲边写。板书内容设计在下页显示。 课堂小结 (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 (2)仿真软件模拟表决器实验 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让学生记牢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用Multisim仿真软件验证:课堂练习所设计的表决器电路图的正确性。 (2分钟) 信息管理系 王艳 教材分析 教法 说 课 流 程 教学过程 学法 板书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电路》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贯通制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教材第3章第1小节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组合逻辑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逻辑电路图、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以及逻辑代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编码器、译码器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到所学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 学 情 分 析 问题: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 优势:聪明、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实践学习的兴趣浓厚。 (三) 教学目标 学生 实际 大纲要 求 目标确定依 据 课 程特 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掌握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树立专业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给定的逻辑功能或逻辑要求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通过仿真软件实现所设计电路功能的检验。 (四) 重点难点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重点 难点 用逻辑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实际 问题,画出真值表 多媒体+ 仿真软件 教学手段 传统 板书 学习方法 理解分析法:以理解知识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全消化吸收新知识。 讨论法:讨论过程中,化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仿真实验法:通过仿真,有助于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学用结合。 知识迁移法:通过知识迁移将实际问题的逻 辑规则转化成专业语言,突破学习难点。 2课时(90分钟) 设疑导入 讲解学习 出示任务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复习 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的惰性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常常淡忘旧知识,我将前面所学过的,本节课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