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适应与民族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森林碳汇项目为例.pdf
文化适应与民族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化适应与民族地区生态
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森林碳汇项目为例
杨 帆 骆 希∗
摘 要: 我国森林碳汇项目选址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地理意义上的
高度重合。 以森林碳汇项目为载体的现代商业契约文化和少
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规范与习俗存在潜在矛盾与不适。 在边远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森林碳汇项目, 不仅是一个气候视角
的生态问题, 也是一个关于参与农民激励的经济问题, 更是
一个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调适与融合问题。 制度变迁必
须与少数民族农民的文化适应与文化需求相吻合, 才能取得
预期效果。 本文基于文化适应理论, 以彝族农民参与诺华川
西南林业碳汇、 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 从整合、 同化、
分离、 边缘化四个维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农民对森林碳汇项目
进驻所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 并从文化适应视域提出了促进
森林碳汇项目对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 以期
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扶贫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森林碳汇 彝族 文化适应 制度变迁 生态扶贫
∗ 杨帆,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事生态经济、 贫困经济学研究; 骆希, 四川农
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事农业经济管理、 农村反贫困研究。
143
四川蓝皮书·生态
一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 已经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延续造成了严重不确定性负面影响。
增加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关键举措之一是开
展碳汇造林。 伴随 《京都议定书》 等一系列国际气候文件的签署, 现阶段以缓
解温室效应、 改善全球气候为最主要目的的森林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 在包括中
国在内的全球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展开试点。 出于保障土地、 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供给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双重考虑, 项目实施地多选在宜林地丰富、 劳动力
相对充足、 地租和工资水平相对低廉的边远贫困山区, 在中国, 这些地区又常常
和少数民族聚居地重合。 森林碳汇项目作为一种现代商业契约文化载体,对保持
①
碳储量增长有着严格规定,要求参与项目者严格遵守合同规定, 在相当长 的项
目期内持续积极参与碳汇林的栽植、 抚育和管护。 这些合同规定和根植于少数民
族地区传统农牧文化的规范与习俗存在着潜在矛盾,若处理不当, 不仅仅对项目
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甚至会引发治安问题, 妨碍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 因此,
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森林碳汇项目, 不仅是一个气候视角的生态问题,
也是一个关于参与农民激励的经济增长问题,更是一个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
调适与融合问题,应从更深层次的文化适应视角予以考察。
二 相关文献回顾
(一) 文化适应研究
文化适应是反映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的基本概念, Graves认为文化适应是
指个体在与其他文化接触中所经历的信仰、 态度和行为等的改变。 Berry认为
完整的文化适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群体文化适应, 即文化接触之后社会结
构、 经济基础和政治组织等方面发生的变迁; 二是个体文化适应, 即文化接触
之后个体在行为方式、 价值观念、 态度以及认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