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农作物病害诊断.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诊断

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第一节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收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从生物学观点考虑,如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茭白,虽然由于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收到干扰,形成了异常后果,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由于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属于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由于病原物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简称病程。 植物病害的类型 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原生动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不足、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水涝等。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以及林木病害等。蔬菜病害有可细分为葫芦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豆科蔬菜病害等等。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按传播方式又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根据寄生植物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植物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我国1950年由于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造成粮食损失60亿千克。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因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人口达200多万。1970年美国由于玉米小斑病大流行,损失玉米160亿千克,价值为10亿美元。 有些病害还能造成人畜中毒,如小麦患赤霉病后,带菌麦粒所加工的面粉含有止呕毒素。类雌性毒素等,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造成肝脾肿大。牲畜食用带有黑斑病菌的马铃薯的薯块,会引起哮喘,严重时甚至中毒死亡。 作物在收获后的运输和储藏过程中也能发生病害,叫做“采后病害”,如水果、蔬菜的霉烂变质,以及谷物储藏期间的发酵霉烂。 第二节 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1、病原物的概念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物。它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 (1)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原生物或病原物。植物病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病原物主要有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毒和类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它们大都个体微小,形态特征各异。 (2)非生物病原。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营养不均衡(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氮磷钾为大量元素,其他为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和化学毒害等。 2、病害三要素 非侵染病害是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有病原和寄主两个条件存在病害即可发生。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仅有病原和寄主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植物液并不一定会发生病害,病害的发生还需要另一个重要因素即环境条件。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协同作用。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其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以影响寄主,增强或降低其抗病能力。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时,病害才能发生和发展,反之,若环境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时,病害就可能不发生或发展受到抑制。所以,植物病害是病原、寄主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之下发生的,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病害三要素”或“病害三角”。 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加上人为因素的“病害三角”就演变成了“植物病害四面体”结构,它可以直接地反映出人为因素与寄主、病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虽然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不同,但这两类病害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常常相互影响。非侵染性病害会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从而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加重为害程度。植物受冻以后,病原菌能从冻伤处侵入引起软腐病、菌核病。反过来,侵染性病害发生后,有时也会引发非侵染性病害,很多真菌性叶斑病引起植株落叶,暴露的果实易发生日灼病。 3、病原物的类型 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大多是微生物,它们个体一般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有一些则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 (1)植物病原真菌。真菌是最重要的一类病原物,几乎所有的高等植物都受到一种或几种真菌所侵染。有一些农作物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