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 教学要求 要求了解全球气候和全球污染,理解和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污染问题。 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教学难点 臭氧层破坏问题 教学内容: §12-1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12-2臭氧层破坏问题 §12-3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12-1 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大气中CO2含量 1750年以前 280ppm 目前 360ppm 预计21世纪中叶 540~970ppm 气温 20世纪增加了0.6(0.2oC 海平面 20世纪上升了10~20cm 气候变化的影响 降水格局变化 中高纬降雨量增大 北半球亚热带降雨量下降,南半球增加 气候灾害 过多降水、大范围干旱、持续高温 影响人体健康 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 应对措施与策略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植树造林 采用固碳技术 CO2分离、回收,注入深海或地下 化学、物理、生物方法固定 适应气候变化 培养新农作物品种,调整产业结构等 国际行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 1997年,《京都议定书》 明确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 §12-2 臭氧层破坏问题 臭氧层主要特征 离地面20~30km的平流层中 占当地空气含量的1/105 厚度单位 DU(Dobson unit)- 273K,1atm下,10-3cm厚的O3层称为一个DU 1DU=10-3 atm cm=2.69×1016molecules 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 催化清除理论 20世纪70年代建立 活性催化物质的链式反应 三大家族的来源 奇氢HOx 大气中H2O与激活O原子反应 奇氮NOx 宇宙射线分解N2 飞机等人类活动排放 奇卤XOx 人类活动产生的CFCs和含溴氟烷(哈龙,Halons)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 ODSs CFCs、哈龙 CCl4、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溴甲烷 部分取代的氯氟烃 ODSs的破坏能力 臭氧耗减潜能(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含量减少1%,地面紫外线增加2%~3% 危害 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 陆生生态系统-植物质量下降 水生生态系统-水面附近生物减少 城市空气和建筑材料-光化学烟雾,材料老化 大气结构-辐射收支变化,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的控制策略 开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技术 无氟氯昂制冷设备 制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措施 环境管理手段+ 经济手段 国际行动 1985 年, 28 个国家 《 维也纳公约》 1987 年, 46 个国家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 §12-3 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广义包括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 地理分布 几乎整个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东部 东亚,中国南方地区 酸雨的危害 淡水湖泊、河流酸化,水生生物减少甚至绝迹 影响土壤特性,贫瘠化 破坏森林的生长 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 危害人体健康-角膜和呼吸道刺激 致酸前体物质 SO2 自然源-微生物、火山、森林火灾、海水飞沫 人为源-燃料燃烧,化工 NOx 自然源-闪电、林火、火山,占总量的50 % 人为源-燃烧,机动车,50 % 控制措施 针对酸沉降前体物质 洗煤 开发低硫燃料 改进燃烧技术 烟气脱硫 机动车净化 国际行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提出酸雨问题 1979年,33个国家,长距离跨国大气污染公约(LRTAP) 1985年,欧洲20个国家,硫排放控制协定 1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