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的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实际上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问题,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否准确实施的基本保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国家措施,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究竟如何做,才能使编制既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这便是一个亟待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过去的土地规划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 1、总体蓝图模式; 2、指标控制模式; 3、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4、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与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不同的规划模式决定着规划过程对原始资料要求的不同,总体规划工作量的大小和完成周期的长短,规划方案实施的方式与效果等。 一、总体蓝图模式  总体蓝图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 总体蓝图模式既要求完成对规划地区全面的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同时也要求对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如农业、畜牧、水利、交通、城镇、工矿企业等的远景土地利用规模、布局和大型骨干工程的空间配置规划,经协调、平衡以后,比较准确而详尽地反映在图面上。 总体蓝图模式需要较多规划人员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规划结果一旦成形,很难变动。但由于社会、经济、自然等各项因素的发展受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原来的规划与设计内容很快会老化,又很难随时进行反馈修正,从而容易造成宏观上的失控现象。 因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中显示出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的弱点,同时本模式还缺乏可操作性,不易为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使用者所接受。 二、指标控制模式 指标控制模式在我国出现较蓝图模式晚,仅限于制定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农业用地控制指标和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指标控制模式规划编制需要人员少,内容简单,较易完成。且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易于为土地管理部门接受和掌握。但是指标控制模式导致规划失控,不容易落实在地块上。 三、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 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是近年来开始在我国采用的模式,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的中心内容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将规划地区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并配合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方针和土地管理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措施。 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的突出特点: 1、把主要精力用在土地质量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和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特征等有关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上面,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把土地资源利用由外延研究转向内涵研究。 2、把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3、还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针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作为宏观控制的依据。 四、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与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新《土地管理法》的颁布,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可集中概括为: (一)核心内容 以划定用途分区,制定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相结合为核心内容。 (二)逻辑控制体系 1、宏观控制层 由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构成 2、基本控制层 由用途分区及分区用地规则与耕地警戒线指标构成 3、实施控制层 由基本农田保护,生态建设与保护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构成。 1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