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 废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墟 ——余秋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旨,能理解废墟丰富的文化内涵。 ????????2、明确废墟的含义,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欣赏和评价散文优美而充满哲理的语言。 4、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能力目标: 1、懂得作者严谨的行文思路、思想结构。 2、品味文章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正视废墟,正视历史,明确肩上的责任,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 ?1、理解废墟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价值、悲剧文化价值、现代文化价值。 ??????????2、通过对文章素材的理解,深刻领会散文的“神”与“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对文章中内涵丰富的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废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疮疤,让人难看更难受,敬而远之,视而不见。提到废墟,人们都能从记忆中找到它模糊而又清晰的印象。或一条古巷;或一截城墙;或一处石窟。新疆楼兰古城遗址;北京的圆明园、八达岭;敦煌的莫高窟;等等。它们或显赫于繁华都市之里,或散落在荒草乱冢之间,或孤立于戈壁荒漠之中。然而,在当代学者,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笔下,眼中的废墟有应该有怎样的历史定位,又应该有怎样得现实指向呢?《废墟》的学习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一话题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二、解题 1、余秋雨(1946~ )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版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曾分别获得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率先在国内以专著对世界上14个国家戏剧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平行比较研究,又率先系统地以观众心理学研究了戏剧的审美生命,以文化人类学研究了中国戏剧文化。主编有《外国现代艺术大辞典》。1987年由国家科委、文化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0年代后开始“文化大散文”创作,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2、关于《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这些文字,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开创了当代散文风格的崭新范例。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总写“寄情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我“诅咒废墟”是因为:“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我“寄情废墟”是因为:“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归宿”,“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第二部分:废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应当有选择地保存和修缮。 “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并非所有的重建都值得否定”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第三部分:写废墟具有悲剧文化价值,应当正视。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 ?“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第四部分:废墟具有现代文化价值,应该容纳。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分析:本部分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再次阐述废墟的存在对于现代的意义,我们应对废墟采取的态度。“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四、品味下面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思、态度 1、如何理解“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以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废墟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苦涩与无奈。作者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和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明月的感受,写出对废墟昔日光荣、今日嘲弄的无奈。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