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歙县中学凌罡《大天而思之》+《狱中杂记》+《伶官传序》.docx

黄山歙县中学凌罡《大天而思之》+《狱中杂记》+《伶官传序》.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8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说课稿 黄山市歙县中学 凌罡 【教材分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是“《荀子》选读”单元唯一的一节,同时又是“《荀子·天论》的部分内容”,主要是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文章反复论证了人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如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顺应它并利用它。荀子认为,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去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因此,我把教材内容处理为“知天”和“制天”(或“用天”)两个层面。“知天”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天人之分”,“制天”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制天命而用之。同时,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运用了排比,节奏鲜明,气势磅礴,说理缜密,富有感染力。 因此,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目标 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等手段翻译文本,通解大意;重点讲授选文第1、4、5、8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二、能力目标(教学重点) 重视预习指导,培养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荀子“天人之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法学法】 我们既要关注先秦文化经典的语言,又要关注文言文所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因此,通过走进文本,在研读与探究中,去感受先贤的思想内涵,并从对现实的观照中获得有意义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启示。学生处于高二学段,古文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学习方法,而本课安排一课时讲授。有鉴于此,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将作以下具体安排: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依靠“课前预习自主检测”,通过借助注释、工具书、网络等手段通解大意,进行自主学习。 2.教师理清思路,找准切入口,设置问题注意层级,循序渐进; 3.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和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立足现实,注重发掘文化经典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出示《诗经·七月》节选部分,引导学生思考:选段表现的场景(农事生产),如何安排农事生产(依照时序、时令),从而得出人从事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并把握自然规律的结论。 那么,人为什么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来把握荀子的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 二、文本分析 步骤一: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荀子·天论》,“天论”的“论”交代了文体的特点是议论。那么,作为一篇议论文,我们如何快速的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论点呢?(中心段落、主旨句) 文章的标题为编者所加,它和中心段落一定有着紧密的联系。请学生朗读标题所在段落第8段,寻找主旨句(提示关键字“故”)。 明确主旨句“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要求学生翻译此句。 步骤二:探究“知天” 设问:荀子为什么反对思慕天呢? 要求学生朗读第1段,通过讨论,指导学生抓住“天邪”、“时邪”、“地邪”三个关键词和“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治乱非地也”三句话来把握本段文脉,明确观点“治乱非天(板书)”,天地四时对社会的治乱没有决定作用。 既然“治乱非天”,人还需不需要对“星队”“木鸣”之类的反常现象惊恐呢?顺势要求学生朗读第4段抓主旨句。明确“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在天不在人,所以,“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由此,得出“天不可畏(板书)”的观点。 天不可畏,“可畏”的是什么呢?“人祆”。要求学生朗读第5段,依次设置问题:本段中提到的“人祆”是什么意思?(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作者列举了哪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阐述“人祆”的特点?“人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当怎样对待? 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圈点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人祆”会导致的后果是“三者错,无安国”,荀子要求我们对待“人祆”的态度是“可畏也,而不可怪也”,进而引导我们对“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日切磋而不舍”。(板书“人祆可畏”) 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荀子·天论》所说之天是自然之天,是自然之运行。荀子以上的论述旨在引导们清醒地认识“自然之天”,可谓“知天”(板书)。 步骤三:探究“制天” 既然社会的治乱不是由天决定的,“错天而思人”又“失万物之情”,那么,人应该怎样对待天呢? 要求学生朗读第8段,抓关键字句。学生比较容易受文章标题影响,找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那么,我将指导学生抓住六个“孰与”来把握文脉和感情,引导学生抓关键字“应时”、“骋能”、“理物”、“有物”来归纳荀子“制天”(或“用天”)(板书)的具体行为。 三、合作探究 [问题讨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