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资监管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庆样本近十年来,重庆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超常规进展:资产总额由2003年的1 720亿元,增至目前的1.46万亿元,翻了3番多;全国排位由第19位升至第4位;资产负债率从2003年的 97%,(加上潜亏,负债率约104%)降到目前60%左右,下降近4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由2002年的5.7亿元,增至今年末约400亿元;市国资委直管集团连续3年实现全部赢利;普通职工年均收入由1.7万元增至4.5万元;全国首创“第三财政”。与此同时,重庆创造性地发挥出国有企业的新功能、新作用,在民生建设及缩差共富中日益彰显出国有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走出了一条国民共进之路。本刊发表的相关文章,相信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信心。党的“十六大”以来,重庆市的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闯出了一条独具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根据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2011年11月21日向中央媒体采访团介绍的情况,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庆特色由于重庆市委高度信任和市政府充分授权,重庆成为全国贯彻党的“十六大”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精神最彻底、最富成效的省市。一是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二是实行工商产业、地方金融等经营性资产“一体化”管理;三是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集此三大体制于一身,全国唯有重庆。这种体制,一是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权责义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等体制问题;二是促进了优秀企业家成长,增强了企业负责人的忠诚度和责任心;三是优化了企业间资源合理配置的环境,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抱团发展能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庆速度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创造了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庆速度。一是资产总额翻了3番多。由2003年市国资委成立时的约1 700亿元,增至目前的1.46万亿元。全国排位由第19位升至第4位。二是资产负债率下降近40个百分点。2003年,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97%,加上潜亏,负债率约104%。目前,除地方金融企业外,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0%左右的公认合理范围。三是利润总额翻了6番多。由2002年的5.7亿元,增至今年末的约400亿元(预计数,其中,经营利润和资产增值收益各约200亿元)。四是市国资委直管集团连续3年实现全部赢利。普通职工年均收入由1.7万元增至4.5万元。对职工实现“零拖欠”,在册职工实现“零上访”。五是由“包袱”变“骨干”。2005年,市国资委直管企业在全国率先与财政“断奶”,甩掉多年的财政补贴帽子,并在全国首创“第三财政”,年均贡献超1 000亿元,其中,税金约200亿元;上交收益约200亿元,上缴比例全国最高;政府性投入约800亿元。目前,重庆市国资委直管集团39户,其中,资产百亿集团15户、500亿级集团6户、千亿集团3户。分“八大投”、地方金融、工商产业三大板块,按4:3:3比例布局。其中,“八大投”已成为全国独创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地方金融企业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同行业第一;工商产业集团一半已进入中国500强。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庆路径路径一:新创建“八大投”,成为“五个重庆”建设的骨干。一是将国债、规费、土地、存量、税收等五个方面零散、静态资产集中注入,变为“八大投”的资本金。“五注入”体现了资源集约配置的思想。二是借助银行、债券、股市、信托、海外等“五个市场”,“四两拨千斤”,放大国有资本。“五融资”体现了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三是实行债务平衡、现金流平衡、投入产出平衡“三平衡”管理,坚持不互保、财政不担保、专项资金不挪用等“三不”原则。“三平衡”、“三不”原则,遵循了办企业的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八大投”承担了重庆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城市路桥、供排水、农村水利、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和大剧院、文化宫等公益项目建设,成就了“重庆主城一月换张地图”的“神话”。截至今年10月,资产总额5 898亿元,年均投资额约800亿元。路径二:新接收、新组建地方金融企业,成为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坚。截至今年10月,重庆市国资委直管金融资产总额5 551亿元,所有者权益611亿元。这些金融资产来源于两个渠道。一由接盘原民营控股、濒临倒闭的五户地方金融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资本重组”、“班子重组”三大重组改造壮大而来。“债务重组”即运用市场化手段剥离债务,降低不良资产率。“资本重组”即通过国企入股恢复国有控股地位,同时带动民间资本进入,进而优化股东结构,增强资本实力。“班子重组”即重组中选派得力干部进入企业经营管理层,完善、优化治理结构。目前,这五户金融企业中,农商行、西南证券已成功上市,农商行规模位居国内同类银行第一,西南证券、重庆银行、重庆信托位列西部同行第一,三峡银行成为扎根和服务库区的重要金融机构。例如重庆银行重组。2003年,重庆银行背负了33.1亿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