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想一想?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怀古》颇有名。 著作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背景知识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思考: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 游记有什么不同? 解析课文 问题探究: 这一段主要为记游部分,那么作者游了那些地方? 结果怎样? 第三段补充注释: 于是余有叹焉 对这种情况 古人之观于天地…… “取独”;对(引出动作的对象) 夷以近 险以远 “而”,并且; 非常之观 不平凡 有志与力……无物以相之 意志;能力;外物;辅佐、帮助 尽吾志也 竭尽;志力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 第四段 余于仆碑 对于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以(之):由此; 那; 失传;使……弄错; 说清楚 何可胜道也哉 说尽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的缘故;求学的人; 深入地思考;谨慎地取舍 写作特色 由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既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那、那些 例:“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 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希望” 例:“汝其勿悲”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不要” 例:“而其无忘乃父之志” 3 连词 (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 “还是”、“是……还是……。” 例:“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 也? ”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其如是,孰能御之? ” 4 助词 ,无实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常在于险远 问其深 写作借鉴 (1)这篇课文借记游发议论,所发议论在今天来看已为常识,再去深究并无必要。但这是一篇典型的话题式文章,即由一次游记,一处风景,一件小事,而引发出对为学、为人、甚至是对生命的大思考。 读这样的文章,关键要寻找“话题”(事件、故事)与“议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拿这篇课文来说,就是要探究“游山洞”与“做学问”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将两者所有的因素一一列出来,很容易便可以找出各自的对应部分: 1、山洞——(学问) 2、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学问平易浅尝辄止者众) 3、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学问精深处求之不易故至者少) 4、景色平淡——(无价值或价值不大的学问) 5、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博大精深价值大) 6、游前洞——(求平易之学问) 7、游后洞——(求精深之学问) 写作上的借鉴意义在于:面对一个“话题”(故事或事件),应在对话题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将其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列举出来,寻找最关键的几点,然后再与自己的观点一一对应。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