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1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课时作业.doc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1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课时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1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湖南郴州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解析:战国时期服饰多元仅仅是种现象,服饰由“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到多元化,背后显示的是宗法等级的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衣冠服饰的变化并不是等级政治走向消亡的反映,根据所学知识等级政治也没有走向消亡,故B项错误;材料与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宗法礼乐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崩溃,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可知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的瓦解,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氏以别贵贱的作用逐渐丧失,所以氏与姓已难分辨。所以A正确。B民族地域界限还存在,没被完全打破;C平等意识在当时错误;D宗法观念至今仍存在,没消亡。 答案:A 3.[2016·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秦国治理国家的措施,注意题干要求的是“软件上”,所以B、C项排除,首创郡县制的是楚国,排除D项;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协助秦统一六国的强大条件,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6·河南信阳市、三门峡市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从秦汉到清代,中央政府对县级地方的分等标准越来越细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从秦汉开始中国古代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管理体制的变化,故C、D不正确。因此选A。 答案:A 5.[2016·安徽合肥高三第二次段考]《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重农抑商”、汉代权贵的首选、汉初政府对官员的要求,故排除A、C、D三项;题目中的信息“田……为势家所夺”体现了土地兼并较为普遍的现象,故选B。 答案:B 6.[2016·四川广元高三下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6·吉林高三第一次模拟]“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