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深层互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深层互动.doc

巧用生成资源 促进深层互动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之我见 奉化市锦溪小学 王宇宇 内容提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过程。以探究为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观察实验活动的设计,却忽视活动后的交流环节;学生热衷于探究活动,却不善表达与交流。有效交流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落实科学概念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学会发现交流中有价值的信息,巧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深层互动,促进课堂有效交流。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成资源;深层互动;有效交流 在一次科学教研活动中,笔者认真聆听了四位年轻教师精心准备的四节观察实验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实验活动的设计十分重视,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学生的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到位,耗时较多,然而在观察实验活动后的交流环节却因时间不够,只是代表性的请一两个小组发言就草草收场。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时常出现这种现象,即使交流时间充裕,想让更多的学生发言,他们也不善言辞,发言内容单一,缺乏交流的主动性。这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探究为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实验后的交流环节是学生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重要过程,也是落实科学概念目标的必要环节,更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观察实验后的交流环节也很重要,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悉心引导。那么,如何使探究活动后的交流更有效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除了要保证充足的交流时间外,还应学会发现交流中有价值的信息,巧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深层互动,促进课堂有效交流。 1. 善于捕捉,鉴别信息,寻找合适的生成资源。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使得科学课堂魅力无穷、活力无限,课堂生成资源层出不穷。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的生成性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要做一个课堂教学智慧的抉择者,对学生的生成信息加以分析和鉴别,寻找合适的教育资源来生成。 学生的生成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和后续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信息,教师可直接引用,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比如,在《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利用感官初步观察土壤后,教师请学生说说各自的发现,有学生说“土壤的颗粒有大有小”,教师顺势追问“大的有多大?小的又有多小呢?”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教师随即出示另一份材料——烘干的土壤,“让我们借助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二是和学习内容间接有关的信息,教师应巧妙点化,使之与学习内容对接,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互动,在交流中促进思维发展、构建科学概念。三是和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的信息,教师应果断抛弃。这类生成信息并不能引起多少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该果断地一笔带过,并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正轨。 2. 适时点化,巧用生成,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众多的课堂生成信息中,教师最难以把握的就是与学习内容间接有关的信息,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教师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对学生生成的资源给予有价值的引导和适时的点化,点在需要时,化在关键处,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层次的互动交流,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基本电路时,将两个小灯泡串联是最容易的,同学们在设计出电路图后便进入紧张的实物连接。五分钟过去了,还有两个小组没有成功。他们无奈地望着教师,“老师,我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的,可是都不亮啊!”“老师,我们有一个不亮。”教师微笑着问:“找原因了吗?”“我们认真检查了每一根线,都连接好了。”“我们还把小灯泡调换了位置,证明小灯泡是好的。”教师走到连接的电路前看了看,说:“既然线路连接好了,小灯泡也没有问题,大家想一想,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不会亮呢?”“电源短路了!”一位同学马上反应过来。“那我们实验中怎么只有一个灯泡不亮呢?”这个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他们连接的电路,检查后发现原来没亮的小灯泡两端还连了一根导线,取掉这根导线,两个灯泡就亮了。借此,教师指出短路有电源短路和灯泡短路两种情况。这个难点解决了,同学们连接下一种电路时便水到渠成,未犯同样的错误。一个小组出错,却为解决“短路”这个难题提供了平台。教师发现了“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和资源意义,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合理巧妙地加以点化,通过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也使得知识由经验内化为体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