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因治疗研究八年制
第二十章 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治疗 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的治疗手段。针对患者的基因缺陷,导入特定基因补偿其缺陷或赋予机体新的功能以抗衡缺陷。 基因治疗最初是针对遗传病的根治而提出的。 肿瘤与病毒性基因的基因治疗,导入特定基因抵抗肿瘤生长或病毒侵袭。 基因治疗的基础:成熟的基因克隆技术以及基因的导入与表达技术。 基因治疗的发展史 最初的尝试: 1966 年,Rogers 发现兔乳头状瘤病毒 (RPV) 可诱导人体生产精氨酸酶。 1973 年,Shope 发现 RPV 能诱导精氨酸血症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生成精氨酸酶。 几名德国医生将 RPV 用于治疗幼儿的精氨酸血症。结果并不成功。 首例真正的基因治疗 1980 年,Cline 等将基因治疗手段运用于重型β地中海贫血。 自患者抽取骨髓细胞,在体外将 TK-β珠蛋白基因导入后静脉输回患者体内。 接受治疗的两名患者在治疗 3-10 内可检测到导入的基因序列。但限于导入方法(磷酸钙沉淀法),未观察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Cline 的研究事先未得官方许可,因此遭受了广泛抨击。直到 1989 年,临床实验一直未能得到批准。 首例正式的人体实验 1980 年代,基因治疗的手段在动物实验中逐步成熟。 1989 年,NIH 正式批准了首例人体实验。 Neor 基因被转移到患者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内,以追踪其代谢情况。 研究证实了基因导入的无害性。 此项人体实验为其后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首例成功的基因治疗 1990 年,NIH 进行了首例基因治疗的人体实验,并取得有限的成功。 4 岁的腺苷脱氨酶缺乏症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疗。 取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反转录病毒导入正常腺苷脱氨酶基因,注射回患者。 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基因治疗的现状 基因治疗是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基因治疗从遗传缺陷的矫正扩展到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治疗。 鉴于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均效果不佳,自 95 年其人体实验逐步降温。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方法与技术的动物实验。 一、基因治疗的方法 基因治疗的前提是对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机理的阐明。 有效的基因转移 (或称基因导入) 手段是基因治疗的基础。 成功的基因治疗还需要高水平的基因表达与精细的基因调控。 基因治疗必须保证安全性。 1. 基因治疗的策略 基因置换: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以正常基因置换缺陷基因。 基因替代:导入正常基因,矫正缺陷基因的功能。 基因干预:促进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开放γ珠蛋白基因治疗贫血。 抑制癌基因表达治疗恶性肿瘤。 基因增补:引入本来不表达基因。 引入 INF、TNF、IL 等基因,提高免疫力。 2. 基因导入的基本途径 Ex vivo 途径:体外转移后导入的途径。 取实验对象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体外完成基因导入后将细胞注射回对象体内。 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方法。 In vivo 途径:活体直接导入。 通过重组病毒载体,脂质体或裸露 DNA 直接注射到体内。 尚未成熟的方法,是基因治疗导入途径的最佳选择。 3. 基因导入的方法 物理方法:裸露 DNA 直接注射、电穿孔方法等。 化学方法:磷酸钙沉淀法、脂质体法等。 生物方法:主要是重组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病毒介导的方法具有效率高,更易应用于活体转移,易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等优点。 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因导入的物理方法 裸露 DNA 直接注射:直接包含目的基因的质粒注射到肌肉等组织。 简便易行,但效率不高,很难获得稳定表达。 DNA 颗粒轰击:以金钨等金属颗粒吸附 DNA,在高压作用下导入细胞 (基因枪)。 可应用于活体或体外培养细胞。 电穿孔:脉冲电场提高膜通透性,细胞膜的微孔可转入外源 DNA。 广泛应用于体外培养细胞,转移效率约 10-3。 基因导入的化学方法 磷酸钙沉淀法:利用 DNA 与磷酸钙形成的共沉淀,协助 DNA进入细胞。 导入效率最高可达 20%,但稳定表达较低 (10-3)。 只能应用于离体培养细胞的基因转移。 脂质体法:以脂溶性物质包裹 DNA,协助其通过细胞膜。 导入效率可高达 100%,且简便易行。 目前主要应用于体外培养细胞。也可应用于活体直接导入。 生物方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反转录病毒载体:最广泛使用的载体,转移效率高,且能介导基因整合。 腺病毒载体:较为安全的载体,具有更广泛的宿主范围。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可感染非分裂细胞,如神经细胞。 腺相关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且能介导整合的双重优点。 反转录病毒转移系统 常规的反转录病毒主要构建自小鼠 Mo-MLV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 特点: 高效率,可达 10-100%。 稳定性,可介导整合,不发生丢失。 选择性,只感染分裂细胞。 Len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