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例儿童转换型癔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0例儿童转换型癔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论文关键词] 小儿癔症;小儿心理障碍;儿童暗示治疗 [论文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癔症临床特征以便于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总结20例癔症患儿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癔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为主;发作常由于情绪因素引起,通过心理暗示治疗多能恢复。结论:应重视小儿心理教育,为促进小儿心理发育,家庭、社会、学校应密切合作。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均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其教育方式或是过分严励,或是过分溺爱,均不恰当,而学校学习压力过大,孩子们通过电视、电脑等多种媒介过早地接触社会,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诸多方面因素导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儿童癔症的临床表现又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的叙述为主,多表现为转换型癔症。现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20例儿童转换型癔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20例均符合儿童癔症的诊断标准。男12例,女8例;年龄7~14岁,平均9.2岁;病程1~7 d,平均3 d。 1.2 临床表现 发作性过度换气7例,占35%;表现为胸闷、张口呼吸、四肢有麻木感。痉挛性发作5例,占25%;发作时单肢或四肢抽搐,双目呆滞或紧闭,无口唇咬伤或发干,无大小便失禁。失音1例,占5%;表现为突感胸闷不适,呼吸急促,能张嘴不能发声。胸痛2例,占10%;表现为胸骨后突然疼痛,表情夸张。腹痛3例,占15%;表现为突发腹部疼痛,痛苦面容。两者均无面色苍白或青紫,无大汗淋漓。晕倒2例,占10%;表现为突然晕倒在地,多发生于有人在场,无任何外伤。 1.3发病原因 受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或与同学发生冲突8例,占40%。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不会与同学相处,不愿意去学校4例,占20%。父母离异或父母不和,导致家庭纠纷3例,占15%。受惊吓(被狗追赶)1例,占5%。临近中考成绩不理想4例,占20%。1.4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虽各有不同的症状及主诉,但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阳性结果。 1.5 治疗 根据患儿年龄、性别、性格特点,发病的诱因,家庭的情况,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策。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 1.5.1 加强心理沟通,取得患儿信任。本病例组均为学龄儿童,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医护人员要了解他们,主动接近他们,使患儿信任,以便能够有的放矢地加以心理疏导。 1.5.2 针对病例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消除其恐惧的心理,增强治愈的信心。 1.5.3 进行暗示治疗,加强心理调节。在与患儿的沟通、谈心、疏导的基础上采用安慰剂治疗,如口服维生素或给予生理盐水2 ml肌注或20 ml缓慢静推。同时配合语言暗示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2 结果 20例中有13例治愈出院,占65%;好转出院6例,占30%,另外1例不显效。有效率为95%。出院后随访8例,占40%,半年内均无再次发作。 3 讨论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性格(hysterias),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出现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症状,可分为分离性和躯体形式障碍,以躯体障碍为主者,称为转换型癔症。该症是由于重大的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明显的情绪因素及暗示和自我暗示等精神因素所诱发的精神障碍。起病急,主要表现有感觉、意识或运动方面的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精神异常等症状,无器质性病变,它可因暗示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癔症患儿几乎都是在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的,但某些躯体疾病、疲劳、健康状况不良等因素也易促发本病。就心理因素而言,诸如自尊心受到挫折,人格受到污辱,家庭不和,父母冲突,父母精神异常,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当,及同学之间的冲突,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或不幸的意外遭遇导致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均可导致本病。本文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7~14岁男孩更顽皮,更易受老师、家长训斥有关。这一点与成人有所不同,成人癔症多以女性多见。本研究显示,儿童癔症以学龄儿童多发,因该年龄组儿童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气质,心理承受能力各不相同,行为反应也各异,在情感上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情感调节能力弱,应变能力低,心理稳定性差,认性、固执、偏执、敏感、善效仿、爱引人注意。如果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过分严厉、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自卑或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受不了挫折和委屈。当出现精神应激时易引发癔症发作而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诊断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8章中国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doc
- 第17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第14章互联网与精准营销《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典型灾害应急实训》课程大纲(本科).docx VIP
- 第12章互联网与社会思潮《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护士N2晋级N3述职报告PPT.pptx
- 《人力资源规划HRP》课件.pptx VIP
- 第9章互联网与民主政治建设《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x VIP
- (新版)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