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刘毅教授《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讲义.doc

四川大学刘毅教授《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大学刘毅教授《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讲义

人际交往与沟通讲义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刘 毅 (教授) 模块一 人际交往理论与技巧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一)本能----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二)合群需要 (三)自我肯定需要----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还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 人际交往理论 (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 即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 ①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 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又分别可分为主动的需求和被动的需求,于是修兹在此基础上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二)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行为模式 一方的行为 管理、指导、教育 1 帮助、支持、同情 赞同、合作、友谊 尊敬、赞扬、求助 怯懦、礼貌、服从 反抗、怀疑、厌倦 攻击、惩罚、责骂 夸张、拒绝、炫耀 另一方的反应 尊敬、顺从 信任、接受 协助、友好 劝导、帮助 骄傲、控制 惩罚、拒绝 仇恨、反抗 不信任、自卑 人际交往分类 (一)以达成关系的媒介划分 .亲缘人际关系 .趣缘人际关系 .业缘人际关系 .地缘人际关系 (二)以交往的频率划分 (三)以交往距离划分 .远距离交往 .近距离交往 美国心理学家霍妮按照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把人的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驯顺型、进取型、分离型 ①驯顺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到什么人,都首先想到,他喜欢我吗?属于努力讨别人喜欢者。 ②进取型:特征是对抗他人。这种人总是想窥探对方力量的大小,或其他人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③分离型:特点是疏离他人。此类人经常躲避他人的应酬和干扰,与他人发生交往常常是迫不得已。害怕与他人建立过分亲密的关系。这类人一般没有亲密的不分彼此的莫逆之交,跟所有人都保持一定距离,通常此类人也很少有敌人。 2 人际交往的角色 个人与个人交往 个人与集体交往 个人与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的发展 1.选择或定向阶段 2.试验或探索阶段 3.加强阶段 4.融合阶段 5.盟约阶段 人际交往的形态 稳定形态 互补形态 互利形态 强制形态 障碍形态 冲突形态 封闭形态 人际交往对人的影响 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1. 影响身心健康 2. 影响生活质量 3. 影响 影响自我发展和完善 人际吸引分析 一、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邻近吸引 2、频率吸引 3、能力特长吸引 4、魅力吸引 5、善意与赞扬行为吸引 3 6、相似性吸引 7、互补性吸引 8、对等吸引 9、人缘型人格特征 二、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信息交流障碍 情感冲突 嫌弃型人格特征 人际关系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 测量评价 矩阵表 关系图 人际关系指数 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 1、人际关系感受能力 也称人际敏感性或人际感受性 主要指人们对别人的思想、情感、需要和动机的认识与体验能力,以及对周围人际关系变化的敏锐的洞察力,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 2、人际关系适应能力 主要指适应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变化,不断根据变化了的人际环境调整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3、人际关系协调和处理能力 指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人际关系变化与发展方向的能力。 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 也称为T 组训练 (T Group Training) 目的: 1、增强对别人需要、动机、情感及其表达方式的敏感性。 2、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和体验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洞察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从中吸取教益的能力。 3、提高使自己的行为既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行动目标,又与外在环境相吻合的能力。 4、提高活动技能,使意图、行为和行为后果一致。 4 模块二 人际行为互动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 社会促进(社会助长) 社会干扰 动机的作用 竞争倾向 他人的评价 二、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社会惰化原因: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