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通课2012-3-2-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每班2个平皿) 取血琼脂平板1块,打开平皿盖,将培养基面置于口腔前10cm处,受试者用力咳嗽几次; 盖上平皿盖,置37℃温箱中倒置培养24h后取出观察结果。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体表细菌的检查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基, 一部分写上“前”,另一部分 写上“后”,然后将手指在写 有“前”的部分沾一下,再将 手指用酒精进行消毒,在写 有“后”的部分沾一下。放入 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 (每个实验室4个平皿) 高压蒸汽灭菌法 注意事项: 锅内物品不宜过紧。 注意排出冷气,否则气压表虽已达15磅,温度 达不到121.3℃,不能保证灭菌效果。 灭菌后排气不能过急,以免容器内液体外溢或 引起破裂。 不耐高热高压之物品,不能用此法。 紫外线杀菌作用强,而穿透能力弱。 紫外线中波长为200-300nm者具有杀菌能力,其中265-266nm的杀菌作用最强。 杀菌机制:引起DNA链上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死亡。 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 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每个实验室1个培养皿) 取一个平皿,用密涂法将细菌涂布于培养皿中,打开一半平皿盖,置于紫外灯下照射30分钟,然后盖好平皿,置37℃培养24h后取出观察结果。 密涂接种 分三次接种,每次取一环。第一次密涂接种后旋转60度二次密涂接种,然后同方向旋转60度后再次密涂接种。 有些化学药品浓度高时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称为化学消毒剂; 浓度低时能抑制细菌生长,称为防腐剂; 只能外用,对细菌的敏感性不同。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基, 一部分写上“前”,另一部分 写上“后”,然后将手指在写 有“前”的部分沾一下,再将 手指用酒精进行消毒,在写 有“后”的部分沾一下。放入 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 (每个实验室4个平皿) 实验二通课 鲎试验(两人一支) 肠道致病菌分离培养—— S-S培养基8个/室 为避免分离不到细菌,每个实验室用4个S-S培养基接种大肠杆菌,另外4个接种粪便。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 空气、咽喉部、手指、紫外线 (其中血平板2个/室,普通平板6个/室) 空气1个、咽喉2个、紫外线1或2个、手指3或4个 手指消毒:肥皂洗手、碘酒、酒精 2.高压蒸气灭菌法(两个实验室一台高压锅) 第二天观察结果 本次试验不写试验报告,下周一起写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依据和结果 预习下周内容:肠道杆菌的鉴定、药敏实验 * 内 容 提 要 一. 内毒素(LPS)的检测 二.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 三.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家兔发热法 烦琐、灵敏度不高 ?鲎试验法 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检测小于10ng/ml 的内毒素。 一、内毒素(LPS)的检测(1.5学时)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及部分G-菌 G-菌 存在部分 活菌分泌,少数为菌体崩解 为细胞壁成分,菌体崩解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min被破坏 160 ℃,2-4h被破坏 毒性 强,有选择性,引起特殊表现 较弱,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抗原性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被制成类毒素 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目 的 掌握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检测输液用品或生物制品中是否含有 内毒素。 2.检测患者是否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等。 原 理 鲎(hòu)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其血液中含有一种有核变形细胞,这种细胞的胞浆中含有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 内毒素(LPS)  激 活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 (溶解状态) (凝胶状态) 凝固酶原 凝固酶 材 料 鲎试剂 鲎试剂溶解水 内毒素试剂 无菌注射器 方法及结果 方法: 1.取两支鲎试剂打开,分别加入0.1ml 鲎试剂溶解水, 振摇使之完全溶解。 2.其中一支加入0.1ml内毒素,标记为实验组, 另一支加入0.1ml溶解水,标记为对照组。 3.垂直放入37℃温箱,20--30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 实验组出现凝固,对照组不出现凝固 二.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 (1.5学时) 病原菌的检验程序 增菌培养 革兰染色 分离培养 接种琼脂斜面纯培养 采集标本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分析鉴定 革兰染色 观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