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塔潘想”不相信“怪才”
“西塔潘猜想”不相信“怪才”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8日 05 版)
图为刘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国际数理逻辑学术会议时的留影。(资料图片)
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用一晚时间”破解“西塔潘猜想”的消息,在学术界激起一片浪花。刘路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与传统教育观大相径庭。在惊叹刘路天赋的同时,更多的人把他作为引申点,掀起对教育新一轮的审视和反思——
在2011年9月之前,刘路,这还是一个普通得甚至让人过目即忘的名字。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名字就在国内学术界甚至民间迅速走红——学者、市民、学生口口相传:中南大学出了刘路这样一个好学生。缘何有此论断?原来,中南大学2008级学生刘路,“用一晚时间”破解了困扰数学界10多年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此消息在网络上曝光后,有关“刘路”搜索关键词的热度在“百度指数”上飙升,爆炸式的搜索呈现的不仅是对刘路个人的关注。冷静下来,人们开始追问,为什么一个本科生能破解“西塔潘猜想”?他真的能在一夜之间破解困扰数学界10多年的数理逻辑难题吗?刘路平时保持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状态?他的成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刘路破解“路线图”留下一路崎岖
“中南大学本科生一夜时间破解了一道数理逻辑难题”在坊间传开了。在百度贴吧、微博以及各大论坛,类似言论不断涌现。舆论对于事件本身的错误解读,让刘路一下子紧张起来。他把手机关闭,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以致父母都没法与他取得联系。上网查看新闻时,他会特别注意评论里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惊叹句。他说:“我怕事情被扭曲了。”
真的是一夜破解了“西塔潘猜想”吗?刘路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他破解“西塔潘猜想”的“路线图”:
——初二时喜欢上数学课。一些同学还在为初中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他便开始自学数论。被同学当做“天书”的初等数论他却学得津津有味。
——高中开始尝试阅读全英文数学书籍。2008年参加高考,顺利考取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一到课余时间便钻到图书馆,抱回一堆全英文资料,经常熬至深夜。
——2009年开始接触学习数理逻辑。这年,中南大学何伟教授在组合学课程中提及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正是刘路几个月来冥思苦想的问题,意气相投,刘路开始与老师密切交流。
——2010年8月,刘路在自学反推数学时,第一次接触到“西塔潘猜想”,阅读大量文献后,他通过邮件联系到南京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与该学者进行了几次沟通。
——2010年9月,刘路在研究一相关问题时发现一个方法,他意识到该方法可能对解决这一猜想有帮助,但不敢相信这一方法能直接用来解决这一猜想。同年10月,刘路在构思反例时,意识到对该方法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他将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刘路将本名写在论文第一页的下方,投稿署名是笔名“刘嘉忆”。今年5月,他参加由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时,仍是用的笔名,这为“破解图”的“收官”添了点麻烦:7月初,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听参加这次会议的教授说起,“中南大学出了个刘嘉忆”,他立即联系“刘嘉忆”所在学院学生办负责人安少波及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海波教授。他俩查遍院内学生档案,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名字。侯振挺不死心,又询问到“刘嘉忆”的电子邮箱,通过邮件才得知刘路就是刘嘉忆。侯振挺回校后,马上与两位教授约见刘路,这时,不为师生熟知的刘路才在母校传开。
今年9月16日,22岁的刘路作为亚洲高校唯一参会者,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作了40分钟报告。在此之后,刘路出名了。面对“一夜破解数理逻辑难题”的说法,刘路解释:“在接触这个问题时,我就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才能破解它,并不是一夜就破解了这个猜想。”
侯振挺收刘路为徒,师徒俩一有时间便会相互探讨交流学术的问题。侯老说:“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没有捷径可走。刘路在数理逻辑研究上,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难题的破解与他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一夜成名’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在学生间应该形成脚踏实地的学风。”
萝卜坑里“天才们”的出路在哪儿?
刘路身上,有许多与应试教育截然相反的闪光点,从他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的求学生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摸索出他与应试教育抗争的足迹:小学之后便再没参加过奥数班,从初中开始便反感做习题册,在大学,刘路的数学卷面分数只能用中等形容。
刘路不墨守成规,但凡喜欢做的事,都会坚持。在参加学术会议及论文写作中,只因本名重名太多及“我喜欢这个名字”,他不考虑版权因素、不计可能被侵权的后果坚持用笔名,致使学术界在熟知其破解“西塔潘猜想”之后,中南大学和家人、朋友仍“蒙在鼓里”。侯振挺教授表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