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的精准之道.PDF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O的精准之道

卷首语 CTO的“精准”之道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PCI领域的先驱Andreas Gruentzig就对所谓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进行了PCI治疗,当时在拟行PCI的名单中有“慢性”完 全闭塞病变的病人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其狭窄病变经过逐渐加重的悄然 变化后演变成闭塞病变。开通CTO病变的早期成功率仅为62%。对于这个发病率 约占冠心病患者三分之一的冠脉复杂病变而言,从缺乏经验、器械和临床证据, 到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微创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经过三十余年的发 展,CTO病变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 的“壁垒”之一,CTO病变一直不断地激发着众多临床医生征服它的愿望。无论 医生还是患者,都希望CTO病变的治疗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得到突破。从而,逆向 开通、大头导丝、高频震动、Crosser系统等等专用技术应运而生。 近十年来,心血管腔内影像评价技术、功能学评价技术和无创CTA技术的快 速发展为冠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聚合了新的焦点,这无疑 将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历史中最辉煌的十年。就在各种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同 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医生对病变的认知、判断、处理、器械的选择以及 对现有器械的改良,才是临床技术的核心所在”。回归到个案的临床治疗中来, 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患者的每一处病变,给予他们最“精准”的思考和治疗,才是 冠脉CTO病变治疗的唯一捷径。 特约主编: Editorial Advisory Committee 编辑顾问委员会 (按照姓氏字母排序) 特约主编 陈韵岱 特约编委 陈韵岱 柳景华 刘 寅 刘 斌 肖践明 汝磊生 薛瑞璐 王庆胜 张明哲 王 焱 吴延庆 仇玉民 Planners 策划 王莉萍 Editors 编辑 杨莎莎 付 瑶 Art Directo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