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 青年志愿服务虽然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出现的新生事物,但由于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和巨大的社会需求,青年志愿服务迅速发展壮大,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1349万人,一支以青年为主体、以注册志愿者为骨干、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志愿者队伍正在形成。全国已有1.5亿多人次的青年为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力量。但总体来讲,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制约青年志愿服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深层次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社会认同度不高   与日益提高的新闻舆论知名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青年志愿服务并未在广大市民阶层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度。从认知情况看,青年志愿服务并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广州被称为中国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关于广州市市民对志愿者工作认知的调查报告》表明,有55.9%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听说过志愿工作,有43.4%的人则表示从没有听说过。” 这说明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还缺乏了解。从参与情况看,庞大的数量无法掩盖参与比例极低的尴尬。我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青年志愿者大军。截止2003年底,有1.5亿多人次的青年为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1349万人。这个数字虽然听起来很大,但与4.6亿14岁至35岁的青年人口相比,1349万也仅占2.93%,55亿小时平均到每人每周也仅0.07小时。“而在美国,每年有约55%的人参加志愿活动,平均每周每人3.5小时;英国是48%,平均每周3.2小时;韩国有14%的成年人(20岁以上)参加了志愿活动,平均每周每人2.2小时;新加坡参加志愿活动的人口比例虽然只有9.3%,但每周每人的服务时间达到了3.8小时;巴西有50%的人参加志愿活动,德国是34%,日本是26%。”   1、公德传统的缺失   社会认同度较低固然与我国开展志愿服务的历史还较短有关,但历史传统对人们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前文已论述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志愿精神的渊源关系,但我们同时也应看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不足。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始终将个人的道德修炼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而忽视了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对个与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因而道德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历史上并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国传统道德的“五伦,几乎都是指向熟人社会的,是对与自己有一对一具体关系的人的道德承担”, 这使得我们难以产生对素不相识的人的关怀。而志愿精神主要是对与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他人的贡献,是源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众生平等观,是普世主义的博爱,这正是中国人在固有的“五伦”之外所缺少的“第六伦”,即个人与陌生社会大众的公共性伦理。中国自古就无公民社会,仅有民间社会或者市民社会,封建社会政治上的的集权与专制,使民众缺乏社会参与的权利与意识。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理论上有改变这一现状的可能性,但严重的民族危机又激发了国家主义,使这一可能性消失。   2、“政治运动”的负效应   计划经济和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以政治活动和行政命令的手段号召人们参加义务劳动,号召人们“学雷锋,做好事”,在较长时间内是政府惯常的工作方式。不仅如此,参加此类活动是否积极还被与个人的政治觉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评价个人品行甚至政治上是否坚定的重要标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人们对于把个人的活动与政治挂钩已经厌倦,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到另一个极端,排斥一切带有组织化色彩的活动。因此,志愿服务在我国诞生之初,与共青团组织内部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市民阶层包括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的数量巨大的青年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冷淡。这说明建国以来频繁开展“政治运动”对人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消除。      3、志愿服务理念的误读   志愿服务是有着深刻思想内涵的高尚事业。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同是激发人们参与服务的内因。但客观上由于我国志愿服务的历史还太短,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主观上由于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在理念的提炼和宣传上还存在不少欠缺,使得广大青年包括相当一部分青年志愿者本身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义务劳动,志愿者是政府使用的廉价劳动力;认为志愿服务不过是学雷锋活动换了个名称,是共青团搞的一种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认为志愿服务是单向的付出,甚至理解为个人为社会做出的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