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VIP

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彡”。 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一、揭示课题。 1、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 二、检查预习,初读理解。 1、指生读,读准字音,集体评价。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展示汇报,点拨指导。 1、小组比赛朗读古诗。 在比读中评议,达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板书:白日 尽黄河 流) 2、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3、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5、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6、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五、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背诵全诗。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 试着用今天的方法学习下一首诗。 3、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楼”“流”的结构。 第二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揭题质疑。 1、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题,想想这首诗可能会写哪些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送何人,去何方,何地送,如何送) 2、自由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诗的节奏。自己试试。 3、同桌互读、指生读、互相评价。 4、反馈,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理解诗句。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借助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理解“西辞、故人、下扬州”的意思。 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故人在这是指谁?(孟浩然)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3、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 4、理解“孤帆、尽、唯见”,感悟离别之情。 默读后两句,边在书上做记号,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种情感? 重点:①“尽”、“唯”字衬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过程以及对孟浩然无限深情。 机动点拨:这是什么样的朋友离开,这是怎么样的友谊? ②理解“孤帆”。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 2、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望庐山瀑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