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第3讲:虚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虚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然、是、此、斯、彼、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矣、哉、耳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比如发语词等句首虚词:夫、盖、初、唯、斯,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都属于我们现在说的对话提示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表示陈述、感叹1)故以羊易之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这两个“以”字后都带了名词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都处在动词前,都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凭借,都可以翻译为“用”“拿”,所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相同的。 (2)作《师说》以贻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一个“以”字前后是两个动作,“以”后的动作是“以”前动作的目的;第二个“以”字前后也是两个动作,但“以”后动作是“以”前动作的结果,因此这两个“以”字意义和用法都是不同的。 (3)故以羊易之也/斧斤以时入山林——初看,这两个“以”字是完全相同的,都构成介宾短语,都处在谓语动词前,但是它们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第一个“以”字表动作的凭借,第二个“以”字表动作的方式,第一个“以”字翻译为“用”“拿”,第二个以翻译为“按照”,所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文言虚词考点 1.考查的方式,最常用的是比较,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异同,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题型设置上多为四个选一。 2.考查的范围,严格遵循当年考纲规定,同时对极其常见的虚词作多次重复的考查,如“以”“因”等字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就很高。 3.考查的数量,不同年份考查的虚词个数不同,有时集中辨析一个,有时比较多个虚词。 4.考查的角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包括词性和成分。 5.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出自教材,不少句子的翻译也涉及到虚词。 五、文言虚词推断技巧 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百骑仓皇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以”为介词“把”“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词性有别,一虚一实,用法不同。数学代入法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答案:BA项中第二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代入第一句中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D项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出自苏洵《六国论》,“以”作“因而、以致”解,代入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矣”中讲不通,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B所涉及的两句,第二句“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代入第一句中符合上下文语境。语法切入法如:先姬抚之甚厚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句主语是“五千人”,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都作 “于是、就”解。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补出两句的主语,一为田单,一为怀王。田单是施动者,“降”的对象是燕军,故中“于”译为 “向”施动者是郑袖,受动者是怀王,怀王放在前面作主语,从语法结构来看这是一个被动句,所以句中“于”作“被”讲。语法分析,可以看出,两个“于”不同。语境推断法如则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上文的语境是“令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洛阳即当时的京邑,意思是说“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由此推断该句中的“则”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