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文学作品-散文的文本阅读〔蒋振华〕 〔2〕.docVIP

怎样读懂文学作品-散文的文本阅读〔蒋振华〕 〔2〕.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读懂文学作品 ——散文阅读 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的阅读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和认识水平,而且培养创造性思维,陶冶思想情操。鉴赏的核心是审美,是以理解和分析为基础,感想、评论、审美意识、评价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思维。从文本生成上知人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至今仍为评论界和学术界广泛使用。所谓“知人”,就是要理解作为社会的人和作品主人两重身份的作者。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信念、个性气质、文学修养、师承流派等因素所构成的复合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甚至规定着作品的生成。据此,我们可以更贴切地理解作品内涵。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品与其产生时代的关系。按照社会学的观点,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面貌、文化思潮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品。把准时代的脉搏,有时就会发现理解作品的关键,找到揭开奥秘的钥匙。比如五四时期一些青年的婚恋观:“两个男女有爱情,便可共处,爱情尽了,当然分手。这根本没有什么可奇怪,可羞耻,可惊骇。更用不着发什么恼!爱情原与天气是差不多一样的自然现象。”这种观念在鲁迅《伤逝》中子君与绢生的悲欢离合里就有所反映。可见“人”与“世”是形成作品的重要元素,二者与作品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指导学生理解把握这些信息,对于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辨认作品的情感意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21岁时候双腿瘫痪。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从文本的物象中探究情理 在文学作品中,“物”并不只是一种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或者纯生物意义的存在形态,作者往往都在它们身上寄托着特殊的意蕴,表现着一定的理趣,显示着别样的情致。看看史铁生笔下的物象吧,“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焦,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蜂儿、蚂蚁、瓢虫,该是多么渺小的生物,然而,它们不因渺小而自暴自弃拒绝生命,它们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蝉蜕寂寞,涅磐的蝉该是高唱于瘦硬的枝头吧;露珠有灵,动态、声响都幻化为辉煌。有生命的精彩地活着,无生命的也辉煌地活着,“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给了残疾的作者(当然也包括读到这篇文章的所有人)真切的启示:要活着。紧接着,连续的“譬如”引出一个又一个物象;落日的光辉把地上的坎坷映照得灿烂;雨燕的高歌把天地叫喊得苍凉;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让人遐想;苍黑的古柏使人镇静;最后,暴雨骤临园中草木和泥土的气息、秋风忽至早霜来临时落叶的味道,引导人们去体味那“最说不清楚”却又承载着“情感和意蕴”的“味道”。历经沧桑的生命,也许会有一点苍凉,但曾经的浪漫温馨、现实的辉煌灿烂、永远的镇静与丰厚,却最值得人去追求。这,就清楚地昭示了人应当怎样活着。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苍白的抒情,史铁生那一枝熔铸着灵与肉的魔幻的笔,曲尽物象的韵致,道尽生命的理趣,让我们震撼、振奋。还是刘勰说得好,“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一切成功的作家描写物象,有谁不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借以表现特殊的理趣或情致呢?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心上有秋便是愁。”郁达夫,3岁丧父,17岁随兄长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的十年。这也影响了他的个性。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学方面,他喜欢“静”的文学,写的也是“如水的文学”。 ??另外,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的愁苦和哀痛。“悲凉”的色彩,因此作者描写心中的“悲凉”已不只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作者通过故都景的描写,要抒发怎样的深情? 1。提问:文章的哪些文字段是写秋景的?这些文字段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并作以概括。 学生发言。(提示:抓住描写的主体对象。) 明确:。3—11自然段 小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叫,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2。提问:作者笔下的故都秋景有怎样的特点?学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