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家庭教养中培养儿童社会化的技巧
从家庭教养中培养儿童社会化的; 家庭教育;家庭教养类型;专制的父母;放任的父母; 权威的父母;具体家庭教养方式; 2、惩罚
虽然父母都力图避免使用惩罚,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得不用。
正性惩罚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
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例如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在使用时必须适度,否则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3、奖励
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奖励(鼓励、赞扬)和物质上的奖励两种形式。父母适时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会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而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
; 4、引导
引导方式就是平常说的说理疏导。有效的引导必须是富有情感又苛刻严厉的,这样的引导能使儿童了解“不允许行为”的一套规则看成为自己应该执行的。这样使用引导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更稳定、持久、有效。
;案例分析; 然后又用商量的口气给她说:“丽丽,我来不及给聪聪买礼物了,你能不能把你的娃娃,借给我,先送给聪聪,明天我再给你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娃娃。”
丽丽听了老大不高兴,她噘着嘴说什么也不同意。妈妈很生气,只好带丽丽先到商店。帮聪聪买礼物。妈妈在玩具店给聪聪买了个很好看的小熊,作为送给聪聪的礼物,没想到丽丽也特别喜欢这只小熊,在去刘阿姨家的路上,她央求妈妈说:“我想要这只小熊,你把娃娃送给聪聪吧!”
; 妈妈甲:她一听丽丽也很喜欢这只小熊,就说:“刚才,我向你借娃娃,你为什么不借?现在想换也不行。”丽丽一听马上就哭起来了,哭得很伤心,妈妈见孩子伤心的样子就心疼了,就同意给丽丽换了。
妈妈乙:一听丽丽要用娃娃换小熊,更加生气了,说:“刚才我向你借娃娃,你为什么不借?现在你想换小熊,没门儿。”回家以后,她还没消气,决定把娃娃也锁在箱子里,一个星期不让丽丽玩。
; 妈妈丙:一听丽丽要用娃娃换小熊,就说:“刚才我向你借娃娃,是因为我怕来不及,求你帮助我你却不肯,所以我不同意你用娃娃换小熊”丽丽见妈妈不同意,很不高兴,强忍着泪水跟着妈妈去了刘阿姨家。
回家以后,丽丽还是不高兴,妈妈问她:“你真的想要那只小熊吗?”丽丽不好意思点点头。妈妈又说:“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你不能只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愿帮助别人。从明天开始,你帮我干三件事,如果你都干好了,我就再给你买那只小熊,好吗?”
; 后来,丽丽真的帮妈妈干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每天吃完晚饭,帮妈妈收拾碗筷;第二件事是:每天晚上给妈妈捶一会背;第三件事是帮助妈妈擦皮鞋。妈妈很高兴,星期天妈妈带丽丽到商店买回了那只小熊。;分析:
妈妈甲的做法,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她们想:就这么一个孩子什么事尽量由着他吧,再说了孩子还是自己的亲,这么点小事就算了。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年幼的孩子失去了很多积累道德经验和社会知识的机会,他们的“自我中心”行为不断得到强化,给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带来很多不利。
;妈妈乙的做法:是典型的“抵罪的惩罚”,认为孩子做错了事就必须惩罚,惩罚的越重,下次孩子再犯的可能性越小。这种做法,孩子虽然懂得了,“做了错事就要受罚,但是他们不懂得,做错事对别人和自己都没有好处,也不懂得什么是公平、公正。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和学校以后,只要能逃避惩罚,他们就会经常做错事,坏事。;妈妈丙的惩罚方式是“回报式惩罚”,这是控制孩子错误行为的最好方式,具有很积极的教育作用。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懂得了,做错事对别人和自己都没有好处,而且慢慢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即使大人也是和自己平等的,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不应该有什么特权。
;孩子起初并不懂得什么是大道理,他们最初体会到的道理,就是,小孩必须听大人的话,如果不听话,做了错事,妈妈爸爸就不高兴,就会受到惩罚。大约从2岁至3岁起他们慢慢变得懂事了,这首先反映在他们对自己所犯过错的态度和对父母惩罚的反应上。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确实犯了过失,父母的惩罚理所当然,他们的反应就比较缓和,虽然不高兴,但很快就过去了;如果他们觉得父母对他的惩罚过重,他们就感到委屈、悲伤情绪好长时间缓不过来。
所以父母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要合理引导。;案例二:
扬扬妈带着6岁的扬扬到游乐场玩。当时,游乐场里还有另外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玩,那孩子是个“小霸王”。每当扬扬看到想玩的玩具,“小霸王”就一定会放下他自己手头的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