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鹤小区

“段家坝小区B区”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二○一三年五月 变形观测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段家坝小区B区” 沉降监测方案 编号: 致: 我方已根据变形观测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段家坝小区B区”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沉降观测方案 承包单位: (章) 项目负责人: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目 录 1 工程概况 1 2 观测目的和依据 1 2.1 观测目的 1 2.2 观测依据 2 2.3 数学基础 2 2.4 监测方法和布局 2 3 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2 3.1 点位布设原则 2 3.2 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 3 3.3 基准点及观测点保护 3 4 观测期和观测频率 4 5 异常情况下的观测措施 4 6 观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4 6.1 现场观测资料要求 4 6.2 数据处理与分析辅助工具 5 6.3 提交技术成果 5 6.4 当日报表内容 5 6.5 阶段性报告 5 6.6 总结性报告 6 7 安全作业及管理制度 6 工程概况 段家坝小区B区场地位于德阳市长江西路北侧,宝成铁路西侧。 段家坝小区B区为德阳市天元区搬迁建筑,全小区建筑房屋37栋,拟建建筑主要为多层。段家坝小区B区所有建筑分别为砖结构和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建筑规模大,居住人数多,基于上述考虑,应进行沉降观测,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观测目的和依据 在工程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工程的实际工作状态和设计工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值还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引起上述差异的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地质勘察数据不准确描述岩土层的全面情况; 基坑工程设计理论和依据还不够完善,对岩土层和支护结构本身所做的模型、假定计算以及参数的选用等都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近似性和相对误差; 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经常发生动态变化,使得结构荷载作用时间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料。 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观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观测目的 1 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通过观测及时掌握岩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变化情况以及周边环境中各种建筑、设施的变形情况,将观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前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工艺和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使得观测成果成为现场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 2 为基坑周边环境中的建筑、各种设施的保护提供依据。通过对基坑周边建筑等的现场观测,验证基坑工程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观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28 - 96) 2.3数学基础 本次测量只对建筑沉降进行观测,沉降观测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 2.4监测方法和测点布置 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s1配合铟钢尺测量,仪器标称精度为±0.5mm/km. 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5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等有关规范,沉降按二级沉降精度要求实测。计划博尼格埋设8个测量基准点.水准测量需在水准基点稳定后方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固定使用设备和观测人员,并尽可能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格 等级 视线长度(m)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观测方式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三级 ≤75m ±1.5mm 单程双测站 ≤3.0√n 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点位布设原则 基准点 基准点的埋设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一般选埋在地势较为平坦、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其埋设深度应在当地土层受大气影响深度以下,点位标识制作、埋设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观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 观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观测对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