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都市区圈层结构下“生态—建设”空间的共生关系——以首都地区自然生态空间规划为例.pdf

039、都市区圈层结构下“生态—建设”空间的共生关系——以首都地区自然生态空间规划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9、都市区圈层结构下“生态—建设”空间的共生关系——以首都地区自然生态空间规划为例

都市区圈层结构下 “生态—建设”空间的共生关系 1 ——以首都地区自然生态空间规划为例 王巍巍 董珂 摘要:提出自然生态空间和城乡建设空间概念,并研究了两类空间历史演进历程。在城市转型发展背 景下,针对当前两类空间失衡问题,提出建设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研究通过识别当前首都 地区空间结构中的四个圈层及相应特征,提出各圈层内自然生态空间和城乡建设空间的 “互补”的功能分 工和 “共轭”的空间结构。 关键词:都市区圈层结构;自然生态空间;城乡建设空间 按照土地经济学的竞租理论,理想的平原地理空间下,大城市呈现由内到外功能分圈层 布局的同心圆结构。随着大城市的进一步生长,交通、环境成本日益提高,单中心的大城市 到达从集聚转向扩散的拐点,外围的卫星城开始形成,与中心城共同组成都市区,这在霍华 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已有所描述。国内外都市区的发展经验证明,都市区空间形态亦呈 现“中心城—近郊城市组团—远郊城市组团”的圈层化结构,不同圈层的空间承担了差异化 的职能,同时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本文拟研究在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对各圈层中自然生态空间和城 乡建设空间进行差异化功能分工,建立共轭的空间结构,以实现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目标。 本文所指的“自然生态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G 类),和城乡建设用地中的非 建设用地(E 类);“城乡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中除G 类外的其他类用地,和城乡建 设用地中的建设用地(H 类)。 1.首都地区自然生态空间与城乡建设空间的规划发展历程 1.1 城乡建设空间规划发展历程 1958 年版北京总规首次提出了“分散集团式”和“子母城式”空间布局:市区内为“分 1 本文定义的首都地区,包括北京市域,及与北京市域相邻、距离天安门半径60 公里左右的河北省各县县 城。 散集团式”,包括“中心大团”(其外边界贴近现四环路)和10 个“边缘集团”(以清河、南 苑、丰台等镇为核心);市区与远郊地区之间为 “子母城式”,形成全市域的城镇布局体系。 1993 版北京总规延续了上版总规的空间发展思路,提出了“市区、卫星城、中心镇、 一般建制镇”的城镇体系结构,其中市区包括“中心地区”和10 个 “边缘集团”,卫星城共 14 个。此空间结构可解读为:中心地区内是发生紧密通勤联系的区域,边缘集团是可与中 心地区发生通勤联系的区域,而卫星城应当是功能相对独立、基本不与中心地区发生联系 的区域。此结构中,边缘集团呈“岛”状贴近中心地区的边缘;14 各卫星城则远离市区, 呈“点”状分布于外围生态“基底”之上。 2004 版北京总规提出了“中心城-新城-镇”的城镇体系结构,中心城也由“中心大 团”(上版的中心地区)和“边缘集团”组成,新城 (上版的卫星城)共11 个。此空间可解 读为:中心大团和边缘集团的空间关系与上版总规相同,只是局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有所扩张, 之间的自然生态空间受到挤压;新城规模大幅增长,呈“面”状分布于生态“基底”之上, 尤其是顺义、通州和亦庄3 个重点新城规划规模达70~90 万人。 1.2 自然生态空间规划历程 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地区与“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模式相伴而生,最早出现于 1958 年的北京总体规划之中,确定各城市组团间由大面积绿化用地所分隔。 1993 年版北京总规明确提出“严格保护并尽快实施规划市区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地区”, 确定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一道绿隔)规划总面积约240 平方公里。 在2003 年,北京市又提出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二道绿隔),规划范围为 一道绿隔和市区边缘集团外界至规划六环路外侧 1000 米绿化带,总用地面积约 1650 平方 公里,其中规划绿色空间总面积1061 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比例达到64.3% 。 2 为落实绿隔地区建设,北京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此外,还组织编制了《市区绿 化隔离地区总体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地总体规划》、《北京市限建区规划》等专项规划。 2.首都地区自然生态空间与城乡建设空间现状特征及问题 自上版总规至今的10 年间,出现了以下两

文档评论(0)

junzilan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