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近体诗欣赏与写作常识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 (618-907年) 分成两大类: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今”指的是唐朝),它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和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故称为“格律诗”。它基本上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
第一节 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近体诗的基本要素:平、仄、粘、对、韵。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一、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作品,几乎都是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隋唐以后写诗押韵依据韵书。隋朝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稍经修改后称《唐韵》,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修订,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世称《平水韵》,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由于汉字语音的历史变迁,有一些字过去发音相似而今却相差甚远,造成某些诗句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了。现代人写诗参照韵书的少,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依据汉语拼音即可。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和韵母。例如“公 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 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拚音中,a、o、e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二、 四声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声调是汉语的特点。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今四声关系如下:
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入声,这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山西、内蒙古、湖南等一些地方也保存有入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据说梁武帝非常喜好文词,但是不解四声,曾请教学者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答道:“‘天子圣哲’是也。”“天子圣哲”四字,按古四声读,依次为平、上、去、入。
《康熙字典》开篇载有一首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平仄在诗词中交错能使声调多样化。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和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例如毛泽东《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平平后面跟着仄仄,仄仄后面跟着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第二句仄仄后面跟着平平,平平后面跟着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那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如果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