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匡正.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匡正.pdf

第 8 卷第 1 期 Vol.8 No.1 2017 年 2 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17 创新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匡正 陈志权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54) [摘要] 在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在一种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在创新素质培养 上追求技巧、速成;在创造力评价上注重创造力的外化、量化;在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趋于物化、非人性化。 要使创新教育健康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充分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长期性,发挥知识创新对创造力培养的 基础性作用;坚持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统一,强调内化创新在创造力培养上的根本性作用;坚持 “人力”与“人 性”相统一,培养健康幸福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7)01−0059−0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理论 人等同于物,只注重外在创新产品和发明物,关注 界和实践界多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在 创造性的“人力”方面,而忽视关乎创造者人格健全、 创新教育实践中,有一种功利主义倾向应引起人们 精神健康等内在的“合人性”特质。由于检验和衡量 注意。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创新人才培养的尺度是外在的产品与成果,结果, 第一,在创新素质的培养方法和手段上过分追 人不是作为活动目的而却成为了“物”性的手段。 求技巧、速成,而忽视创造力培养的长期性,忽视 应该说,创新教育实践中的这种现象,在一定 创新素质培养的知识基础,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出现 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及人 创新教育的麦当劳化倾向[1] 。有的甚至忽视学科基 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普遍价值取向,具有一定历史意 础知识的学习,而热衷于 “创造比赛”“脑筋急转弯” 义,但其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3] 。因为这些偏向相对 等肤浅的创新创造活动,一哄而起的创新教育表现 忽视了创造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创造力和创新 出强烈的速成化、程式化倾向;第二,在创造力的 素质发展的长期性,尤其是忽视创新素质中创造性 衡量和评价上注重量化、外化。在对待创造力和创 人格的“累积”发展过程,也忽视创造性人才赖以产 新素质的发展上,不少教育者关注的是外显的产品 生的众多社会心理条件,忽视创新教育作为人的培 和成果,而相对忽视创造过程;偏重“真创造” ,忽 养方式的根本目的,这必将影响创新教育的健康发 视“类创造” ,倾向于从活动形式或活动成果来判断 展,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持续性。因此,在教育实 创造力是否存在,评价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在这 践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倾向的不合理性,树立科 种评价机制外化、量化倾向的影响下,创新创造教 学的创新教育观。 育被有意无意地误导。“有的学校迫于形势让学生 一、要充分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长期性,发挥 在校内搞什么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以为有了 知识创新对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 这样一些活动,学生拿出一两样小玩意就是培养了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