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性命论思想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性命论思想研究.pdf

第 17卷 第3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V01.17 No.3 2017年 3月 J0URNAL 0FJIXIUNIVERSITY MRII.2017 文章编号:1672—6758(2017)03—0009—5 先秦儒家性命论思想研究 崔佩妲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先秦儒家的人性论为人所熟知,但性命论研究却鲜见于成文。事实上,性命论作为人性论的理论前 导更接近孔予的思想原旨。通过剖析先秦儒家性命论的演变脉络,发掘其中逻辑内核,揭示出性命论对儒家道 德学说及其整体思想的基础性作用,阐明性命论与 “内圣外王”功夫修养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先秦儒家;性命论;性与天道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哲学试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即明 义的表现。然而 《论语》中也充斥着大量与 “天”有 于 “天人之辩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关的内容,不论其代表的是 自然之天抑或是带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阳货》)子贡又 人格意味的天神观念。 《先进篇》云:“颜渊死,子 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 日:噫‘!天丧予 !天丧予 !”’又 《宪问篇》载:子 · 公冶长》)孔子及其弟子的回答,令孔子对 “性与 日:“莫我知也夫 !”子贡日:“何为其莫知子也?”子 天道”这一 问题的态度显得 “暗而不明,郁而不 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 发”。l1l9杨 国荣先生 曾言 “中国哲学的智慧在于 乎 !”又有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 追问 I生与天道”’,而对 “性与天道 ”的追 问必然 言。”(《论语 ·季氏》)的言论。从中可以看出,孔 牵涉对性命观的回答。 子虽然不言天命,但对天命的存在却是持着敬畏 一 、 先秦儒家性命论的内容 与默许的态度。此外,《论语》中也出现了大量论 性命论在先秦儒家处,由最初的极少言性而 述 “命”的条 目,“子 日: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 多言命,随后转向 “性 自命 出,命 白天降”的天命 将废也与,命也。”’(《论语 ·宪问》)连同上文之 观,在孟苟处得以系统表述,但性命之辩转变为人 “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更可 以证 明孔子 性善恶之辩,因更多凸显人事而失去了质朴的自 于命对人事的影响,持的是默然接受的态度。可 然韵味。 《易传》以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性命合 见孔子思想深处仍蕴含着浓厚的西周天命观。 一 论,表现出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最高认识水准。 从上述语录中可以得知,孑L子虽然继承西周 1.天命观的往复 天命观,但他 以 “天何言哉 ”“子不语 :怪、力、乱、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先秦儒家性命观的探 神”的口吻对这一 问题的讨论予以消解或存而不 讨 自然要从他处开启。孔子虽被尊奉为圣人,但 论,并通过他的亲身践履将时人对 “天”的崇拜引 绝不能认为孔子 的思想是天生赋予的,因孔子对 向对人事领域的关注。 “性命之辩”的认识更多的是承续 “天人之辩”的讨 在属人世界首先受到关注的必然是人的生存 论而展开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 问题,尤其是个人境遇遭际的差异问题。这便将 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阳货》)这与 “子不 思考方向自然而然地转到性命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