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引言 4
2. 古代气学的有关理论 4
3. 曹丕的“文气说” 6
3.1 曹丕的“文气说”概述 6
3.2 曹丕的“文气说”与孟子的“养气说” 7
4. 刘勰的“养气说” 7
4.1 刘勰“养气说”概述 7
4.2 刘勰“养气说”与曹丕“养气说”的关系 8
5. 韩愈的“气盛言宜说” 9
5.1 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概述 9
5.2 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与孟子的“养气说”、曹丕的“文气说”的关系 9
6. 苏辙论文气 10
7. 刘大魁的“神气说” 10
结论 11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的变化
摘要:“气”源于自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到汉魏时期出现了以“气”论人的社会风气,后来“气”被引入文学评论中。“文气”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曹丕、刘勰、韩愈、苏辙、刘大魁等古代文论家的一系列论述,逐渐完善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明意识。
关键词:气;文气;哲学
Abstract:
Key words:
引言
“气”作为一个美学和文学批评范畴的提出,突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那种人化的和生命化的创作特色,这实际上涉及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的一个根本,那就是有生气,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东西。以“气”论文,还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人对文体风格、语言文字声律美的重视,体现出中国古人整体和谐、辩证流转的思维特征。从这些方面,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现代文论在价值观念上的重要差异。
“文气”是我国古代散文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气”的含义难以捉摸,因而古代文论家对于“文气”的论述也颇为纷纭,比较模糊,难以理解。“文气”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与“文气”有关的哲学理论的追溯,梳理这一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及其意义的变化。
2.古代气学的有关理论
2.1古代典籍中有关“气”的论述
“气”字的记载最早发现于殷周甲骨、金文,气为象形字,笔画层叠弯曲,模拟天空中云气变幻流动,因此,其原始意义为云气。许慎《说文解字》“ 气,云气也,象形”。
在古代典籍中首先论气的是《国语》和《左传》。
《国语·周语》记载周太史伯阳父的言论云:
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左传》又有“六气”之说.其云: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文五色,徵为五声,淫为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位五节,过则为灾。
《国语》认为气是天地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包含在天地山川万物中,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并有一定的方位和秩序,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左传》的“六气”之说,已经试图从自然之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对气的认识比较深入。
在《国语》和《左传》中的“气”已经由一个自然概念开始向哲学概念发展。
2.2古代哲学中的“气”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范畴。中国古代哲学把自然作为生命不息的运行和表现来加以观察,而生命的存在、发展、运动的根基就是“气”。在我国古代哲学家眼中,“气”是一切物体的生命基础,是世界的本原,他们用“气”来说明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在先秦,《管子·枢言》中说:“有气则声,无气则死。生者以气。”《庄子·知北游》又推而广之,声称“通天下者一气耳”。到了汉代,元气说大为流行,万物都认为是元气所生。王充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宋代,用“气”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又在张载等人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张载说:“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朱熹虽然认为“理”比“气”更为根本,但他也认为事物的生成不能没有“气”。他说:“气也者,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到了明清,王夫之、黄宗羲等人也都用“气”来说明万物的生成。如黄宗羲说:“天地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孟子师说》)。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很多学派都论述过的含义,其中与“文气”说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在追溯万物起源的问题中论述过“气”。
《老子·四十二章》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起源,道生万物,万物都是由阴阳共同构成的,是“气”的运动变化调和了阴阳。
《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故圣人故贵一”。庄子则认为“气”是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公共的本始物质。庄子还将“气”提高到了精神自由的高度。
儒家则着重从心性论“气”,把“气”包容在心性之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子》有这样的文字记载: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1亲属的概念和种类.ppt
- 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教学计划(2013版).doc
- 双定户经营情况申报(调查)核定表.doc
- 双层拉链包制作教程.doc
- 双峰寺中学6年级家长会发言稿.doc
- 双层路由器的设置方法.doc
- 3.1逆向卡诺循环.ppt
- 双师教学的实践和思考.doc
- 双手投实心球水平(2)课时计划.doc
- 双曲拱桥加固方法综述.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