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方格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告诉学生在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一定要画x轴、y轴的正方向,即箭头,标出原点O,单位长度要统一(长度不统一的情况目前不要求) 想一想1: 如何表示点A的位置? 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 例2.设点M(a,b)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当a0,b0时点M位于第几象限? 当ab0时,点M位于第几象限? 当a为任意数时,且b0时,点M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什么? 例3.已知点P(3,a),并且P点到x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求P点的坐标。 分析:由一个点到x轴的距离是该点纵坐标的绝对值,所以a的绝对值等于2,这样a的值应等于±2。 求点的坐标,学生常犯的错误有: (1)将横、纵坐标的位置写错,要向学生强调一定要先找横坐标,后找纵坐标,是“先横后纵” (2)忘记写坐标的符号,强调坐标有正负之分,四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要牢记。 (3)对于坐标轴上的点,0的位置常写错,提醒学生要分清哪个坐标是0,x轴上的点是纵坐标为0,即(x,0);y轴上的点是横坐标为0,即(0,y) (4)坐标书写不规范,总忘写括号、逗号,提醒学生要认真。 *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及其图象的基础。 “平面直角坐标系”又是“数轴”的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 一、教材目标的确定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坐标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为整数) 2.经历画直角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介绍笛卡儿创立坐标系的背景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一、教材目标的确定 重点:掌握由平面上的点确定其坐标, 由坐标确定其在平面上的点. 难点: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 结合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概念多且琐碎,但难度不大――指导阅读,总结归纳 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小组讨论、讲练结合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 2、介绍历史 激发兴趣 4、合作探究 发现规律 5、例题训练 形成技能 6、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3、认识概念 明确要点 报亭 学校 银行 2公里 3公里 白家庄路 创设情境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C -2 0 3 A B O 超市 1公里 2公里 1公里 2公里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 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笛卡儿是近代科学的始祖。笛卡儿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 1 4 2 5 -2 -4 -1 -3 0 1 2 3 4 5 -4 -3 -2 -1 x 横轴 y 纵轴 原点 第一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三象限 第二象限 注 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两条数轴:(一般性特征) (1)互相垂直 (2)原点重合 (3)通常取向上、向右为正方向 (4)单位长度一般取相同的 阅读课本说一说:平面直角坐标系具有哪些特征呢? 新课讲授 O x y -3 -2 -1 1 2 3 4 3 2 1 -1 -2 -3 -4 X O 选择:下面四个图形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是( ) -3 -2 -1 1 2 3 3 2 1 -1 -2 -3 Y X X Y (A) 教程 3 2 1 -1 -2 -3 X Y (B) 2 1 -1 -2 O -3 -2 -1 1 2 3 3 2 1 -1 -2 -3 (C) O -3 -2 -1 1 2 3 3 2 1 -1 -2 -3 Y (D) O 1 1 -1 -2 -3 -4 2 3 2
文档评论(0)